【摘 要】 工业企业的废气排放按排放方式不同,可分为无组织排放和有组织排放,在监测中要根据不同的排放方式,分别遵守相应的监测规范,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测,使监测结果准确的反应出企业废气的排放情况,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数据。 

【关键词】 无组织排放 有组织排放 监测 采样布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环境空气污染问题也显得日益严峻, 环境的保护工作开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挑战。在环境保护工作中, 环境监测数据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它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它可以及时、科学、全面地监测出环境污染的现实状况及发展趋势。因此如何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工业企业废气排放是环境空气污染的重要杀手之一。为了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获得准确的工业企业废气排放数据是必要前提。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监测采样布点方法紧密相关,如果采样布点方法不正确或不规范,即使操作者再细心、实验室分析再精确、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再严格,也不会得出准确的测定结果。 
  工业企业废气排放按排放方式可分为无组织排放和有组织排放,监测时要根据不同的排放方式采用不同的监测采样布点方法。笔者依据十多年的环境监测经验分别加以阐述。 
  无组织污染排放源指不经排气筒无规则排放的源,如设置于露天环境中具有无组织排放的设施(煤堆、建材场、垃圾场等),或指具有无组织排放的建筑物(车间和工棚等),需要时也可以将一些低矮的经排气筒排放的源当作无组织排放源处理。根据GB16297-2004的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测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至5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至50米范围内;其余物质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按规定监测点最多可设置4个,参照点只设置1个。对监测点位的具体要求如下:①监测点的位置一经确定之后,不宜轻易变动,以保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②在监测点50米范围内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监测点不能靠近炉窑和锅炉烟囱。③在监测点采样口周围270°捕集空间,环境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如果采样口的一边靠近建筑物,至少在采样口周围要有180°弧形范围的自由空间。④监测仪器采样口周围不能有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它障碍物阻碍环境空气流通,从采样口到附近最高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至少是该建筑物高出采样口高度的两倍以上。⑤监测点周围建设情况相对稳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有新的建筑工地出现,监测点应建在能长期使用且不会改变的地方。⑥监测点应地处相对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的地方。⑦监测点位应避开强大的电磁波干扰,监测点位应容易获得稳定可靠的电源供给。⑧在监测点位应有便于出入的车辆通道。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小时采样计平均值,若浓度低,需要时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若分析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应实行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 
  有组织排放源是指废气通过排气筒排放的排放源。对有组织排放源排放废气的监测,其开孔位置的选择对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废气监测点开孔位置的选择,其目的是为了确保采样断面的气流稳定,从而保证监测到稳定的流量和流速,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出废气的排放量,同时根据收集到的烟尘颗粒的重量计算出烟尘的排放浓度。按照GB/T16157-1996的规定,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大于6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大于3倍直径处。在实际现场如遇到上述部件,采样位置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应适当增加监测点的次数。对于气态污染物的监测,由于混合比较均匀,其采样位置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但应该避开涡流区。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还应该考虑电力供应的要求。在监测过程中,由于各种废气处理设施有所差异,决定了采样位置还应满足以下要求:①湿量较大的废气监测,监测点应选择在靠近废气排放的出口。②如果废气排气筒中的负压比较大,则应选择面积比较大的断面进行监测。要在选定的采样位置上开设采样孔,采样孔的内径应不小于80mm, 采样孔管长应不大于50mm。采样孔在不使用时,应用盖板、管堵或管帽将其封闭。采样孔的位置和采样孔内采样点的位置,要根据烟道的形状有所不同。对于圆形烟道,采样孔应设在相互垂直的直径线上,将烟道断面分成适当数量的同心圆,各测点选在各同心圆与呈垂直相交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对于矩形或方形烟道,采样孔应设在包括各测点在内的延长线上,将烟道断面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小块,各块中心即为测点。 
  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监测人员在对工业企业废气监测时严格遵守监测规范,同时也要结合监测现场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灵活调整,使监测数据准确、真实、可靠,从而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GB/T16157-1996固定无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