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消弧线圈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0-10-30 09:14:14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44 MB
  • 资料分类:电气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关系紧密,因此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少专家学者展开了对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纷纷发表文章,有的专家认为:对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应当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研究、确定。
近年来,不少企业供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大,电网单相接地电流也越来越大,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随之增多,由单相接地故障发展成的相间短路事故显著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安全供电水平。像煤矿这样的特殊行业,其主要负荷在井下,井下全部是电缆网络,而且6 kV电网直接深入到采煤工作面,供电电缆在煤矿井下经常受到岩石、煤块的挤压,很容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过大的接地电流会引爆井下的瓦斯、煤尘,这就必然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城市的供电系统也越来越多地采用电缆作为供电线路,1 km电缆对地的电容相当于20~30 km架空线对地的电容,所以城市电网单相接地电流也在不断增加。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均要求重新考虑我国6~10 kV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