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电工程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机电安装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甚至影响建筑后期的运行。为此,本文将对当前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提升机电安装施工管理技术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建筑必将会实现智能和节能化的发展。而这对机电安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对当前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提升管理水平的对策,对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未来实现智能化和节能化发展意义重大。

1机电安装施工管理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落后,设计不合理

1)对于机电安装工程来说,若是不能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设计,那意味着机电设备和材料的购买够将会出现差错。不符合设计的设备和材料,也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然而当前一些工程为了赶施工进度,在图纸尚未完成审核的状态下,就会提早开始进行安装,导致后期设计图纸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进行返工修改;2)缺乏高水平的管理,是当前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从事机电安装的人员,大多都没受过专业的管理培训,或者自己曾经也是安装工人。因此可能会存在为了自身利益,而违规安装的情况。另外,有些管理人员也缺乏有效管理的能力,导致机电安装现场一片混乱,材料、合同、资料都不能进行良好管理,甚至对工程在造价也常常失控。当前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也在机电安装中得到了应用,有些管理人员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和知识,也影响了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

1.2安装施工不规范

当前我国机电安装工人基本上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大多是自学或和行业的前辈学习,因此缺乏对造价的控制。施工单位则是一切向利益看齐,在不被发现问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采用较低质量的施工材料。有时候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会直接忽视合同的存在,管理决策也时常变动。有些安装负责人对安装技术并不了解,但在安装中却经常提出各种想法,给工人的施工带来了一些困难。为了完成安装工作,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就经常发生。

1.3不规范的设计引发协调机制的缺失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设备的种类和品牌越来越五花八门,而且科技还在不断发展,很难对这些机电设备的属性按照某种标准进行界定。因此在选择设备的时候,就只能以设计图纸上的参数为标准。但设计图纸对设备参数的要求,是基于整个工程,而不是机电设备的标准。所以就很难找到完全符合设计图纸中参数的机电设备,工程必须开工,因此只能选择参数差不多的机电设备。可因为这些设备的参数和设计要求的参数有出入,因此安装完成后不可能像设计中一样实现良好的协调。设计的不规范还包括设计师经常会忽视一些情况,比如对高层壁垒功能设计的疏忽,没有进行清晰的规定。

2提高机电安装施工管理技术水平的对策

2.1加强电气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第一步,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到周全,要基于整个工程的整体需求,考虑到每一个施工环节和意外情况。尤其是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供应,以及各种设备的质量、工程现场的布置等。在确保工程中所需的一应物质都准备完全,且做好防范工作后,再进行预埋和预留工作;第二步,在最为重要的施工环节,需要管理人员做好全面统筹规划,了解材料的供应情况,也了解工程的进度,以及建筑对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基于以上对工作人员的施工安装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2.2加强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

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在机电安装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施工之前,要先对智能化设备的标准、协议等进行完全的了解,根据其自身的特性、功能在建筑物中的应用、设计图纸,进行科学的安装。在将设备安装完成之后,要进行试运行,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另外,在设备的安装中,要有开放结构,所有的安装程序都要按照标准进行安装,并且和其他工程做好接口的确认。

2.3加强对合同和材料的管理

对合同的管理:1)合同的管理必须要有制度,且形成系统化的管理;2)负责合同管理的人员,必须是专业管理人员,而非不懂合同的人员;3)追踪和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对材料的管理:第一,要考虑环保因素;第二,保证质量符合工程的要求,不采用次品、被国家禁止的材料;第三,采购时做好检测工作,进场时进行二次检测。

3结语

虽然机电安装工程只是整个机电工程中的一个环节,但其安装的质量,管理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由此可见,在机电安装中任何一个小的瑕疵都不被允许。然而当前我国机电安装中各种问题一直存在,影响了机电工程整体作用的发挥,更对建筑后期的使用和运行都带来了一定影响。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使更多机电安装同行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对机电安装工程的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云.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安装施工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0):210-211.

[2]李栋.浅谈机电安装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与管理[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9):4743-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