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工作,测量放线贯穿于建筑的整个施工过程。所以,测量放线的精度大小不仅将影响工程的进度,还将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而建筑的造型设计较为复杂和多样,继而给建筑的测量放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基于这种认识,本文结合了建筑的特点,对建筑的测量放线的方法与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便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放线;方法;措施 
  前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建筑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而测量放线则是建设完整的施工控制网络的一种施工技术,可以帮助施工人员更好的掌握建筑施工的准确数据。所以,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放线测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施工人员只有在利用测量放线技术完成自检后,才能将建筑交由相关部门和监理单位验收。因此,有关人员有必要对建筑的测量放线的方法与措施展开研究,以便更好的运用该种施工技术。 
  1建筑测量放线的方法与措施 
  1.1测量的整体控制 
  为了取得较好的测量放线效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测量的整体控制。一方面,施工单位需要在测量放线前完成对测量仪器的检查,并对测量人员展开统一的专业技术培训。另一方面,根据施工的平面图,技术人员需要提供相应的放线依据。而在进入到施工现场后,技术人员则要与业主完成红线桩和水准点的校核,并完成相关记录。在完成校核后,技术人员则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展开测量放线的各项工作。按照要求,测量放线的控制网的误差应该处在毫米级,以便较好的完成对测距相对误差的控制。而测角的误差则要被控制在±5s内,测站的高差误差在±3mm内。此外,在测量水平角时,需要采用测回法。而在进行直线的延长时,则要采用正倒镜取中法。 
  1.2完整控制网的建设 
  建筑的测量放线工作的开展,需要建设完整的控制网。就目前来看,建筑的控制网主要有两种,即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其中,平面控制网是由建筑基线和方格控制网构成,是常见的建筑控制网。而高程控制网则是一种大地控制网,可以将建筑面积划分成水准控制点。首先,在建设平面控制网时,需要建设单位、规划部门和设计单位的共同参与。具体来讲,就是先完成基线的校对,而后完成拟建建筑轴线的测量,并设置和记录建筑的矩形角点。而在此基础上,则要完成定位桩的预埋,并完成主轴线的布置。需要注意的是,主轴线与平面轴线之间要保持1米的距离。而在放线的监测点和控制桩点位置上,要设置相应的标识牌。此外,由于建筑中有较多的脚手架和防护网,所以需要采用内控法完成平面的定位,并建立校对的放线洞。其次,在建设高程控制网时,需要在施工现场完成引测水准点的设计。同时,还要在稳定土质和容易保留的位置上设置基岩水准点,以便为后期的沉降观测工作提供便利。而如果建筑在某个方向的连线上有较长的距离,则需要在施工区域增设两个以上的水准点。 
  1.3基础施工的测量放线 
  建筑的结构施工可以划分成两部分,即地下施工和地上施工。在完成建筑的基础部分的施工时,需要参照建筑整体的测量布控图,并采用外控的手段。具体来讲,就是根据布控图提供的坐标点,并利用CAD绘图软件使坐标点与基础结构施工图相结合。而在这之前,则需要确定工程轴线控制网的轴线控制点,并计算出各点的坐标值。在基础施工测量放线时,则可以将这些数值当做是控制点投测的依据。而在这些数值中,基础标高控制的测量依据为业主提供的高程水准点。在基础开挖放线时,由于平面控制桩与轴线控制桩与外边线之间有一段距离,所以不需要引桩。根据控制网和地面的高程,则需要分别对基槽的上下口进行测设,并完成对方格网点标高的测设。此外,在基础放线时,需要将各轴线投测在垫层上。 
  1.4主楼施工的测量放线 
  在基坑底部稳定的情况下,则可以开展建筑主楼施工的测量放线工作。首先,需要完成对基坑外围轴线和控制点的复核,并埋设新的控制点作为主楼平面放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使各控制点之间的距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并完成测量放线的记录。其次,在进行控制点的传递时,需要利用激光经纬仪向同一层楼投射投测点。而在采用经纬仪或平面监测方法进行投测点的复核后,则可以完成各轴线的施工放线。再者,在向上传递塔楼控制点时,需要在投测工作完成后封闭之前预留的投测孔。同时,还需要将各控制点补出,并将其当做是轴线放线和垂直引开的依据。此外,在向上传递投测点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每三层封闭一层的方法传递,以便使轴线和垂直度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1.5施工沉降的观测 
  施工完成后,需要按照施工图纸在柱子上埋设沉降观测点。而在埋设观测点时,则需要按照设计的要求,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观测点变形。一般的情况下,沉降观测点将埋设在剪力墙标高以上的50cm处。而在设置新的观测点时,则需要将高程引至新的观测点上,并保持观测的连续性。在水平距离上,新旧观测点的位置需要在1.5m以内,并且观测的成果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联系。而高差上,新旧观测点之间的距离也不能超过1.5m,从而避免因增加转点而产生误差。此外,对于建筑工程来讲,沉降观测的基准点数量一般是三个,并且需要与建筑保持50到100m的距离。而在观测时间上,则需要采用第一季度每半月观测一次和半年后每月观测一次的方法。 
  2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的实践应用 
  2.1无棱镜全站仪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中,需要使用无棱镜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线施工。而该仪器可以利用辐射测量极坐标的方式,将设计图纸中的建筑位置投射到实地中。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就能够以此为参照,继而独立完成测量放线的全部工作。此外,采用该仪器还可以检测施工基坑周围的环境数据。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则可以得到相应警戒值报表。因此,在基坑监测项目中,该仪器可以得到有效的应用。 
  2.2全站仪的应用 
  在测量放线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利用全站仪可以将测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而将设计数据与放线数据结合起来,则可以使建筑的放线的铺设精度得到提高,并使测量的成本得以有效减少。同时,在应用全站仪的情况下,测量放线施工则不需要进行控制放样线的安装。而这样一来,测量放线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性能都将得到提升。此外,利用全站仪完成测量放线工作,测量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精度分别为5mm和1mm。而在这种情况下,测量放线的精度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3放线定向测量 
  在测量放线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全站仪、垂准仪和经纬仪等多种仪器完成竖井定向。同时,为了增加测量的检核条件,并提高测量的精度,还需要采用双定向的方法。而在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的平面控制网络将出现向上引出的现象,并且轴线点的偏移值也将出现。所以,想要确保施工的质量,就需要将这些误差控制在5mm之内。而想要达成这一目的,则需要使用自动引导测量系统解决测量的时间过长的问题,并使用系统定向测量解决测量的精确度不高的问题。 
  3结论 
  测量放线是建筑施工的前提,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运用测量放线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的特点,以便选择适合的测量放线的方法与措施。而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除了制定合理的工作程序和测量方案,施工人员还要利用先进的测量方法和仪器确定测量的控制点。此外,施工人员还要做好建筑的分级控制工作,并较好的完成建筑的基础施工测设、主楼施工测设和建筑的沉降观测工作,继而确保测量的精度。 
  参考文献 
  [1]伍世明.浅谈建筑测量放线的方法及改进策略[J].科学之友,2013,04∶65-66. 
  [2]郭宝文,段亚琼,刘录成.基于九洲茗苑项目对建筑测量放线方法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1∶35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