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就要求这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而沉降原因是导致安全性底的一个原因,因此必须在其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控制。避免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关键词】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1 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由于受到项目所在地地质、水文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基础部分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如果高层建筑的变形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则有可能导致建筑物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或整体倒塌,必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对于各项沉降参数进行严密的观测,并且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各项观测数据进行严密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项目所在地发生基础部分发生沉降的原因和趋势,及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建筑的使用安全性。
  2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2.1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筑物在不断增加荷载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钢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隋冲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2 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荷载增加情况每升高一层减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2.3 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2.4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也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2.5 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凋—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2.6 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再未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2.7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3 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的实例分析
  以某高层建筑项目为例,对于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简要的分析。本工程中的高层建筑物位于南方某城市的近郊区域,为两座高层住宅建筑(分别设定为A楼和B楼),两楼之间的距离为12m左右,每座建筑均为地上l9层、地下l层(停车场)。本工程项目的地基部分为桩基形式,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构建,建筑主体施工完成后,外墙敷设8~10m厚的隔热保温层。
  3.1 沉降观测的前期准备及精度要求
  3.1.1 沉降观测的前期准备
  在本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前,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采购和校对、施工技术组织的设置、观测技术人员的配备、施工技术方案交底等,其中仪器设备的准备是最为基础。
  3.1.2 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
  在本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中,明确规定了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具体情况(表1)。
  3.2 沉降观测的操作流程
  3.2.1 观测点的布设
  由于项目所在地周边的水气管道及电器开关较多,为了避免对于沉降观测结果精确度的影响,严格控制沉降观测点的有效距离。在进行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时,观测点按照规范标准设置在桩基的正上方,以便对于工程施工中的形变状况进行随时观测。
  3.2.2 设定水准控制观测网
  本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条件较为复杂,而且对于基础工程的质量要求也相对较高,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阶段制订了科学的沉降观测方案,并且根据实际要求建立了合理的水准控制观测网。两座高层建筑的间距为12m左右,在沉降观测中按照规范的计算公式得出各水准点的平均高程。本工程项目共设置3个水准点,分别布设于地面沉降、建筑开挖和震动范围外,各水准点之间的平局距离为63.4m。
  3.2.3 固定沉降观测的路线
  在本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中,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不同位置的水准点,合理进行沉降观测路线的固定。沉降观测路线不但要满足观测的设计方案和埋设需求,而且要明确各观测点的具体方位和观测内容。在本工程的各工作点和沉降观测点之间,分别设立了相应的固定沉降观测网,并且在转点与镜点定位处之间进行木桩标记,其目的是确保在每次的沉降观测时都可以保持统一的路线,提升沉降观测结果的精度。
  3.2.4 沉降观测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本工程项目为两座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测得的结果显示:两座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其桩基部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A楼和B楼的沉降量分别为:1.95±0.03mm、2.57士0.02mm,两座建筑中间部分的沉降量为1.24±0.02mm。两座建筑的各观测点之间的最大沉降量互差为:A楼2.11±0.0lmm,B楼3.15±0.03mm。根据上述沉降观测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发现:两座建筑处于持续沉降的状态,在竣工后仍需进行沉降观测。
  4 结束语
  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进行沉降监测,既可以加强施工过程监控,指导项目经理制定合理的施工工序,又可以避免及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参考文献:
  [1]高亚民.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8,(03).
  [2]王正清,竺金豪,孙勤梧.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要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8(2O).
  [3]李兴辉,张东然.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