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行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迅猛的发展起来,无论是城市,还是郊区,地面上的建筑物的数量以及种类都在逐渐的增多,这就改变了地球原本的地貌条件。为了让地表上的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得到保障,建筑物的功能可以正常使用,并且能够提供日后建筑设计的参数,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测,其精度的准确与否更是影响建筑物日后的建设,因此,建筑沉降观测精度是十分重要的检测依据。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观测精度;影响因素 
  高层建筑物在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以及竣工后的监测阶段都要进行沉降观测,其原因就是,沉降观测可以预报高层建筑的安全与否,可以科学的对高层建筑的结构性能进行评价,可以对高晨建筑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在本次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精度探讨中,笔者对影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加强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精度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1.建筑物沉降观测级别要求 
  选择一个合适的沉降观测精度等级对于建筑物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无论建筑是在施工阶段,还是竣工阶段,又或是竣工检验阶段,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选择二级水准的沉降观测方法,便可以达到有关部门对建筑物沉降观测的要求,而特殊要求的建筑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 
  除了要按照我国对建筑沉降观测精度等级的划分情况对建筑物的精度进行划分外,还要遵循施工的测量要求,施工的测量要求如下,首先,沉降观测的操作人员要有专业的职业素养,要能够正确的使用测量的设施,以及熟练地运用测量的观测程序以及操作方法;其次,观测人员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对所使用的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检测以及调整,必要时可以到有关的部门做鉴定;最后,在仪器连续使用三到六个月后,必须要重新进行教材才可继续使用。 
  2.影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 
  2.1仪器设备的因素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绝对沉降(如沉降量、平均沉降量等)的观测中误差,对于特高精度要求的工程可按地基条件结合经验与分析具体确定;对于其他精度要求的工程可按低、中、高压缩性地基土的类别,分别选 ±0.5mm、±1.0mm、±2.5mm。对于特级、一级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DSN05 或 DS05 级)和高精度线条式铟瓦合金水准尺;对于二级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DS1 或 DS05)和高精度线条式铟瓦合金水准尺;对于三级沉降观测可使用 DS3 型水准尺,且塔尺底面完好,尺身无变形。如果仪器精度不够,自身误差大,每次观测误差累积,结果就相差越来越大。因此,所使用的仪器应按精度要求来选择,并做好定期检测,控制仪器本身的误差。 
  2.2人员环境的因素 
  各人使用仪器和读数的习惯都不一样,如果观测人员总是变换,就容易引起读数误差;观测刻度时如果责任心不强或技术不好读数不准,也会产生误差。因此在每次观测及记录中,最好能保证人员固定不动,这对提高沉降观测精度也有一定的作用。气温的变化、气候的不同也会对观测仪器和观测视野产生影响。每次观测一个来回时最好要保证在同一个时间段进行。立尺时不注意支承点情况,一旦支承点出现了变化,就造成观测不正确。因此立尺时一定要固定好支撑点,可以避免误差。 
  2.3时间的因素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如果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 25%、50%、75%和 100% 时各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 2~3个月观测一次。 
  高层建筑竣工后亦需进行变形观测。从积累以往的资料来分析,竣工后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也可以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来判定,规范规定沉降速度每日沉降量小于0.01~0.04mm,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2.4水准点的因素 
  水准点顶端处理不善,顶端搁置面不平、粗糙,每次标尺搁放情况就会不同,导致观测结果偏差大;水准点材料钢度不够,材料易变形,使每次观测时标准不一样,导致结果偏差大;观测前未校验水准点,如果出现沉降变化,用变化了的水准点作为观测依据,结果自然偏差大;对基准点保护不够,基准点内有杂物且没有及时清理,观测的依据被破坏了,导致观测结果出现偏差。因此,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要先布设专用的水准点。 
  为了相互检查、核对,至少应设置3个或3个以上水准点,埋设地点必须稳定,避免受施工机具、车辆碰压以及杂物影响。为便于观测.水准点离被测建(构)筑物不宜太远,一般在50~100m 范围内,为防止冰冻影响,点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0.5m 处,水准点顶部都要盖保护。 
  2.5观测点的因素 
  一般来说,可沿房屋四周每隔15~30m设一个观测点,在建筑物的基础转角处、沉降缝或伸缩缝的两侧、柱基、新旧建筑物的基础连接处及地质条件变化的地方,都应设观测点。一般常用的几种观测点如下: 
  首先是预制墙式观测点( 如图2-1 所示),它是由混凝土预制而成,其大小可做成普通粘土砖规格的1~3倍,中间嵌以角钢,角钢棱角向上,并在一端露出50mm。在砌砖墙勒脚时,将预制块砌入墙内,角钢露出端与墙面夹角为50°~60°。 
  其次是利用直径20mm的钢筋,一端弯成90°角,一端弯成燕尾形埋入墙内,如图 2-2 所示: 
  最后是用长120mm的角钢,在一端焊一铆钉头,另一端埋入墙内,并以 1:2 水泥砂浆填实,如图2-3所示: 
  2.6观测路线的因素 
  观测者如果不重视观测路线,每次观测路线随意,随着观测角度的不同,将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在实际施工中,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观测路线,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观测均沿统一路线施测。 
  结束语 
  综合全文的叙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影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精度的因素一共有六个,即仪器设备的因素、人员环境的因素、时间的因素、水准点的因素、观测点的因素以及观测路线的因素。只有保证各个因素都不会干扰到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精度,技术人员所掌握的观测资料才会是精准无误的,才会为建筑物日后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检测提供相应可靠的依据。 
  参看文献 
  [1陈雷,原星. 基于沉降观测及精度的分析[J]. 测绘技术装备,2011,04:6-8+5. 
  [2]李爱萍,任雪萍.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及其精度控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