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层建筑数量呈快速上升阶段。针对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应依据不同高层建筑物的特点进行分析,设立相应的固定或永久观测点,对其进行沉降观测。本文将试对高层建筑中沉降观测精度的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精度控制 
  本世纪初我国成功建立GIS,使得我国的工程测量技术开始进入现代化时代。沉降观测一直以来作为工程测量学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物沉降情况,判断其工程设计施工是否科学合理。对于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就更为准确,保持观测的精度可以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的稳定性。 
   1 沉降观测方式与精度要求 
  1.1 沉降观测方式 
  沉降观测的基础依据是水准点观测。首先,水准点基点就是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其布设构造和埋设必须具有长久稳定性,必要时应将其设定在监测建筑物下沉影响区之外。其次,水准点观测要基于测定其高程,水准点高程的制定可以依据国家相关的水准点或者自行假设。再次,将水准点以闭合水准路线的形式呈现,或者直接进行有效的往返测量,这里使用DSI精密水准仪与精密水准尺作为测量用具。注意高差和闭合差必须要小于mm,其中n是测点数。最后,当准确多次观测求出观测点相应的高程变化量,得出建筑物相应的沉降量。 
   1.2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首先,一般情况下沉降观测精度要求以DS3水准仪做准,针对大型建筑、重要建筑、高层建筑,应使用DSI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其次,为保证精度的准确性,观测时视线长度不会大于50m,使用统一水准尺,保持前、后视距距离相等;再次,先后视水准点应接于前视中各个观测点;最后,重现后视水准点,应注意前、后水准点两次不同的观测读数之差不应超过 mm。 
  2 影响高层建筑中沉降观测精度控制的主要因素 
  2.1 仪器观测误差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会影响精确度,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水准气泡居中位时出现的误差、水准尺估读出现读数误差、视觉误差、水准尺倾斜。仪器误差是直接影响精度的原因之一,常见的仪器误差主要包括仪器校正后的残余误差和水准尺误差两种。一方面,仪器无法达到理论上完全精准,仪器即使在校正后还有残余误差,由于误差影响和距离是成正比情况的,可以通过观测使用时注意观测前、后视距离的方法,降低误差程度。 
  2.2 外界条件 
   主要影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精度的外界原因如下:首先,观测过程比较长久,在漫长观测过程中无法保证仪器在稳定的位置,就无法得到精确的数据。当仪器随着观测点下沉的同时,观测点的视线和视角都会发生很大改变,如果忽视仪器下沉问题,会导致严重的误差。可按后、前、前、后这个顺序进行观测,有效规避误差发生的可能。其次,出现转点尺垫下沉,就意味着下一站的后视读数会提升影响精确度,可使用往返观测取成果中数的方法,提高精确度。最后,大自然对精度的影响,主要包括地球曲率、大气折光、温度等。由于大自然的不可抗拒性,温度变化引起大气折光,当日照对水准管照射到一定程度时,水准管会出现内部温度升高的情况,气泡自然想温度高的一侧移动影响精度。在观测过程中,要适时进行折光活动。 
   3 高层建筑中沉降观测精度控制策略 
   3.1 准确布设水准基点和建立完善水准网 
  高层建筑水准基点和水准网的建设尤为重要。水准基点作为长久固定不变的沉降观测高程基点特定的水准点,它是监测高层建筑地基和其变形深基坑的的基础标准。由于三个水准点在设置是作为一个小组出现的,每一个小组水准点中心要设置固定测站,可以在为方便测定三点的准确高差,在布置设计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充分考量监测精度,网形是较为科学的布设方法,可以降低监测环路。其次,合理设置高程起算点,可以通过在整个网中,设计铺埋四个深度完整的的水准基点,其他铺埋一般地下点和墙壁点。在观测中,优先选择稳定性高的点,作为水准线路基点和水准网统一的监测和平差。再次,水准点必须根据建筑场区实际情况,设置较为明显安全的地点。通过情况下水准点布设会在监测的高层建筑之间距离不得小于30m,埋深在冻土线下半米位置,如在墙体上设置水准点应保持其永久性,并离开地面半米高。埋设在非变形区域外,不受工程影响。如监测单栋高层建筑,要不是三个水准基点以上,针对大于5000m2以上的高层建筑,应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水准基点数量,可以有效挺高观测精度。最后,应根据高层建筑所在地区地质环境、气候条件、工程进度等情况,对水准基点标志进行改造。由于高层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物,应根据高精度变形观测情况,设计出专门合适建筑的水准基点标志,满足高层建筑的的特殊需要,提高观测精度。 
  3.2 准确布设沉降监测点 
  沉降监测点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应出变形物的特征。为提高沉降建筑的精确性,要对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做统一细节规划,必须对高层建筑物的大小、结构形式、基础形式、支护形式、地质环境、基坑环境的那个因素进行考虑。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布设:第一,充分考虑施工中和施工后顺利观测,将监测点设定在深基坑及其下沉变化明显的地方;第二,考虑深基坑的支护结构进行布设,通常可以在锁口梁,以10m到15m之间为一个点,特别要注意在阳角位置和原建筑距离基坑近位置加密布设监测点;第三,考虑新旧建筑之间环境问题,特别是低层建筑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新高层建筑和原高层建筑之间的影响。要在建筑连接处和连接处两侧铺设监测点;第四,在震动中心假设监测点,例如,高层建筑中烟囱位置,最少不低于3个监测点;第五,依据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当基土情况不平均,可以对土压缩厚度变化情况适当进行监测点的设置;第六,当高层建筑宽度大于15m,应设立内墙体监测标识,特别是在承重墙上布设纵横线,并给监测标识留有空间,保持测量工具的使用;第七,在大型重型机械附近,要跟前机械的实际情况,对堆荷位置布设监测点。 
  3.3 准确制定沉降观测周期 
  沉降观测具有周期性,在高层建筑施工期间通常不能少于四次。高层建筑物在正是投入使用之前,观测周期要依据具体沉降值进行分析,通常每3个月1次,直至沉降稳定。当发生特别情况时候,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进行观测。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情况进行确定:首先,由于锁口梁会跟随深基坑开挖发生较大的水平移动,在个时期的观测时间一般为1到2天观测1次,浇筑地下室期间需要3到4天观测1次,当发生暴雨等情况时,要加密观测;其次,高层建筑没安装完成一层楼应观测1次,结构完全封顶以后两个月需观测1次,房屋完工后需在正是交付前进行观测。最后,如高层楼房设计中荷重有所要求,需在荷重添加后进行观测。 
  综上所述,针对高层建筑沉降观测中精度的有效控制,是一项长期系统全面的工程。通过对高层建筑沉降的观测,及时发现建筑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补救,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损失。随着我国工程测量学的快速发展,沉降观测技术也会进入一个新时代,有理由相信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精度会愈来愈高。 
  参考文献 
  [1]王滨,郝煜.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问题[J].科技传播.2012(02). 
  [2]杨建荣,邓太平,魏良帅.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的设计与数据分析[J].地理空间信息.2012(01). 
  [3]赵籍滨.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2). 
  [4]刘兵.高层建筑物形变监测技术分析[J].新疆有色金属.2009(01). 
  [5]夏松涛.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和数据处理[J].山西建筑.2008(33). 
  [6]周根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法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