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十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高层建筑项目数量的增多,人们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验证沉降计算与工程设计的准确性,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必须对高层建筑进行变形观测。本文主要围绕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及其数据分析进行探究,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数据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兴起,这在客观上提出了如何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当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就会产生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特别是当建筑物荷载过大,超过地基土所能承受的能力,发生剪切破坏,将给建筑物安全带来隐患和危害。下面我们具体探讨一下沉降观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1 高层建筑中沉降观测概述 

  在沉降观测的过程中,必须应该满足其相关要求,才能够保证观测的正确性与施工的安全性。 

  1.1 基本要求 

  观测人员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观测仪器且必须持证上岗,上岗前必须经过正式的培训与考核。在进行观测之前,必须检查观测仪器的精准度与合格度,并测试团队之间的配合度、协和性、认真度等。 

  1.2 对观测人员与仪器设备的要求 

  沉降观测对于观测精度的要求十分高,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沉降观测之前,必须对观测人员以及记录人员的观测技术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观测的准确性,能够及时了解高策过程中建筑物的不同特点。当沉降观测过程中出现误差时,相关观测人员能够立即发现并找出原因进行纠正,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运用不同的观测方法以及观测程序,在进行平差计算时,能够做到速度快、思维敏捷、精确度高等。 

  在进行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观测仪器测量数值的准确性,当建筑物的负荷增加时,也能够及时推断出建筑物沉降的相关情况,将误差减小到最低值,避免因环境影响出现的误差等。 

  1.3 观测精度的要求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1.0,n表示测站数;前后视距≤30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积差≤3.0m;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累积的前后视距差应该保持在3米之内,且后视点以及沉降观测点之间的高差容差应该保持在1米之内,水准仪的精度大于等于N2级别。 

  1.4 观测时间的要求 

  观测时间点必须要准时,且必须在高层建筑出地基+0.000米后进行观测,与此同时,进行沉降观测的首次抄测,保证抄测的周期性。 

  1.5 观测点的要求 

  在进行沉降观测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沉降观测点的埋设位置,一般情况下,沉降布置点应按照纵横向对称的形状布置,且每个观测点距应保持在15至30米之间,观测点应与高层建筑的装饰墙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其影响观测的角度以及观测的准确度。 

  2 沉降观测的技术性问题 

  2.1 点位布设及其观测指标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一般建立在城市建筑密集的区域,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使得基准点布设难以达到理想的建点要求。鉴于以上的原因,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条件建立工作基点,并以三个一组为构点方式。并注意到点位布设在高层建筑物影响之外,无机动车辆往来,较隐蔽的地方。另一方面,精密水准的重要前提是要求前后视距相等,但由于建筑施工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这一点。水准仪视准轴和水准轴不平行所产生的i角,当前后视距差超过一定距离时,对每站高差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在实际测量时,可以采用施加改正的办法修正高差数值,因此,必须在测前、测后精确测定水准仪i角。另一方面,严格校正水准仪i角,使i角控制在5s之内,可使视距差达到8m。 

  2.2 观测周期问题 

  由于建筑物沉降变形是一个渐变过程,是时间的函数,而且变形速度是不均匀的。但是,我们进行的变形观测次数是有限的,所以,合理地选择观测周期,对于正确分析变形结果是很重要的。不要盲目地增加观测次数和缩短观测周期,以免在变形变化较小时,前后两次观测数据在观测误差范围内上下跳动,既浪费人力、物力,又达不到观测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应视具体情况选择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在建筑物施工期间,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根据地基和荷载情况而定。在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特别当平均沉降速度较大或差异沉降量较大时(除了点位被人为损坏),应予以重视。一方面,及时通知设计、施工部门采取措施,另一方面,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2.3 观测成果质量控制问题 

  为保证沉降成果的质量,减少测量误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应做到定人、定仪器、定路线。每次观测沉降之前,必须对水准工作基点进行观测,以掌握工作基点的现状。沉降观测前、后应进行必要的仪器检测确保仪器可以正常使用。 

  2.4 沉降观测资料的完整性问题 

  沉降观测时的施工概况记载是完整的沉降观测资料的一个重要部分。沉降观测中对施工概况的记载如工程的进展、施工条件的变化、工程荷载、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等,对分析整理和利用沉降资料,特别是当差异沉降量大于规定的要求时或阶段沉降量较大时显得尤其重要,它是正确作出决定的依据,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3 数据分析及处理 

  3.1 数据整理 

  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观测的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3.2 数据分析 

  沉降点相邻两观测周期平差值的变化小于沉降观测中误差的2倍,即认为该店未发生沉降;根据观测数据变化时间上的持续性判断,即相邻两次观测数据相差甚微,并未超出极限误差范围,但数据的大小趋势却很明显,始终上升或下沉,则说明已发生变化。 

  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3 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座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q=|△Cm-△Cn│/Lmn,△Cm,△Cn分别为m,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n点的距离。 

  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我们还可以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工,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 

  4 总结语 

  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一项技术要求高、耗时长且易受外界条件影响的工作,因此应严格按照测量规范的要求作业,尽量减少人为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通过合理的布设高程基准点和观测点,采用恰当的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得到可靠的观测数据,最终就能够合理、科学、准确的反映、分析、预测出建筑物的整体沉降状况。 

  参考文献: 

  [1]柴君松,浅谈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应用[J],商情,2010. 

  [2]宋刚军.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法[J],陕西煤炭,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