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阐述基坑施工过程中变形观测的意义及分级,并以事例说明观测点布设的原则和要求,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基坑 变形观测

  一、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意义

  基坑工程施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劳动安全与社会公共安全监管的重点。全国各地基坑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目前,国内工程界对基坑工程事故多发的原因有着较为一致的认识。基坑工程活动面对的是历经千百万年地质历史形成的物理力学性状极为复杂,不同地域条件下又千差万别的岩土工程类材料,而基坑工程设计却是基于有限点位上岩土勘察报告取得的土性参数进行的,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另外,指导施工的国家、行业技术规程是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典型案例建立的,未必完全适用于工程所在地的工程地质背景。对于基坑工程来说,设计是基于对岩土物理力学性状不完备的认识完成的,施工中又经常遇到市政管网漏水、暴雨突袭、地面超载等多种偶然因素的影响,这是基坑工程事故高发的直接原因。土木工程施工的其它环节一般不存在如基坑施工这样的知识不完备性和由此导致的潜在危险性。

  二、基坑工程变形监测项目分级

  为使基坑开挖工作顺利进行,及时了解周围建筑物和道路的变形情况,验证围护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动态监测,以便在偶然或突发的情况下及时反馈信息并采取必要补救措施,确保基坑的安全。

  不同的国家规范、行业规程是根据不同的经验背景编制的,在实际应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两方面:①监测项目过多,变形监测成本过高,业主难以承受;②规范、规程规定的监测项目不尽合理,一些强制性监测项目对工程安全并不具有决定性影响。

  结合深基坑工程实践,根据基坑工程结构破坏后果严重程度,将基坑划分为三级:当破坏后果“很严重”时确定为一级;当破坏后果“严重”时确定为二级;当破坏后果“不严重”时可确定为三级。

  三、观测点布设的原则

  以某高层建筑物基坑观测点控制网的监测过程为例。该项目地上部分53层,地下3层施工基坑长宽为85.8m×71.8m,深度为15.8m安全等级三级。由于该工程所在区域常年地下水位较深,且基槽周边20m范围以内无建筑物,故不需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因此该方案基坑主要监测项目包括:①支护结构水平位移;②地表开裂状态及周围环境变形;③坑底部土体有无隆起,围护外侧土体竖向位移。

  全网共布设14个监测点,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要求,该楼属于一般性高层建筑物,护坡桩监测按三等变形测量要求观测,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6mm。由于基坑周边建筑物较多,受地形条件限制,采用了轴线控制形式,轴线四周分别建立了观测点。工作控制点选在基坑附近道路上,与基坑边的距离应超过80m(即基坑深度的5倍),与观测点通视,且相当固定,轴线端在远处建筑物上设置检核点,每次观测时仪器置于控制点的连线上,测量距变形观测点的距离和偏移轴线的角度。变形观测点选在护坡桩顶部,护坡桩顶部预留有钢筋棍,在钢筋棍中间用电钻打眼,直径为1mm,每次观测时插入一根细钻头,这样可以减小瞄准误差。测距时棱镜立放在钢筋棍中间。

  四、观测点监测要求

  1.监测方法

  基坑坡顶的沉降位移观测采用DS02水准仪配合铟瓦合金标尺光学测微法往返测定高差,根据基准点与变形监测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布设成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水平位移可采用基准线法进行,将全站仪设于基准点上,用另一端基准点定向后,第三点辅助检核,分别量取各观测点与基准点的垂直距离,即可得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值,数据应精确到mm。测量时必须在基本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由固定的专职人员按照相同的观测线路和方法,采用相同的仪器设备进行观测,并形成记录。

  2.监测频率

  自基坑开挖起进行监测,监测频度每两天一次,逢下雨、爆破、变形速率异常等特殊情况应加密监测频度,基坑工程回填完毕可结束监测。坡顶地表位移监测、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基坑工程施工期间,每两天监测一次,并根据施工进度适当调整。基坑变形监测的测量等级为三等,精度要求如下:①垂直位移测量时,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1.0mm,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不超过±0.5 mm;②水平位移测量时,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6.0 mm。

  3.监测报警值

  变形速率预警值为:开挖支护过程中,连续每天变形速度大于5 mm/d;开挖至坑底后,连续每天变形速度大于2 mm/d。当水平位移、沉降达到安全值或12h内位移超过5 mm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并同时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要加密观测,同时进行基坑周围巡回目测。在出现裂缝的位置灌注水泥浆,以便观察裂缝的发展情况。基坑变形报警值分别为:坡顶水平位移30 mm,边坡墙体水平位移50 mm,坡顶竖向位移30 mm。

  五、观测结果的解决方案

  在基坑施工操作中,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各种险情。为能及时排除险情确保安全,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监控内容包括:墙体水平位移,土钉墙结构变形,周边土体、道路的变化。

  施工现场准备砂袋,当围护体位移超过预警值时,使用砂袋压载,防止支护结构位移发展;当支护结构位移增大时,可使用挖土机迅速回填土方反压,以阻止位移进一步发展,并在位移较大处设置超前支护,待稳定后方可继续开挖;当施工中遇上流沙等土层时,应先打入竖向注浆管进行加固,然后开挖。

  根据监测信息,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围护体位移超过容许值,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坑外卸荷;②在坑内紧急垒堆砂袋或回填压载;③位移较大并有发展趋势时,可在坑内设置内撑,内撑可为水平撑或斜撑,可用型钢或坚固的木料支撑;④必要时可增加或加长水平土钉,酌情在松动的围护体内设置竖向土钉。发现坑底土体隆起应采取:①由于围护体滑移造成的坑内土体隆起,应采取处理围护体滑移的措施,同时用重物压制隆起的土体;②由于淤泥绕过围护体流向坑内造成的土体隆起,应在坑内利用重力压制隆起土体的同时,对围护体进行加固。地表裂缝的应急措施:①及时查明地下裂缝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阻止裂缝的发展;②及时用水泥浆高压注浆控制裂缝。

  基坑监测应根据施工进度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报告。工程结束时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通过对施工现场基坑的变形监测,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加以预防和处理,确保下一步工程顺利地实施。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M】.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王有良,钟来兴.基坑水平变形预测技术[J].测绘科学, 2008, (5): 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