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房屋建筑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测量工作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作为以后维修的重要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房屋测量的流程与方法,然后对房屋测量的技术要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房屋建筑;测量;放线 

  一、房屋测量的流程与方法 

  (一)房屋测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房屋测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验收土建平面控制基线或红线界桩点及标高基准点,并作好书面交接记录;基础埋件的放线就位及标高;设置好垫板组,控制好构件安装的标高和轴线;主轴线网的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测放;标高的引测。 

  (二)测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建筑体:采取用经纬仪校正垂直度和用全站仪复核轴线偏差相结合的控制方法。高程传递:除用大盘尺直接进行高程传递的常规方法外,还可基于三角高程原理采用全站仪进行高程传递。平面控制网的测放:根据现场通视条件,先测设主控制轴线,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密各建筑轴线。平面控制网的垂直引测:激光铅直仪垂直引测已测设好的轴线控制点。 

  二、房屋建筑工测量控制的几个技术要点 

  1.测量仪器具的准备。按ISO 9002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钢框架结构工程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具均应经过权威计量检测中心检验并校正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并填写好以下相关表格作为管理资料存档。此次准备应填写的表格为《计量检测设备台账》、《计量检测设备周检通知单》、《机械设备校准记录》、《机械设备交接单》。测量仪器具计划配置表:全站仪、经纬仪、激光铅直仪、水准仪、经纬仪弯管目镜(垂直度校正)、对讲机、塔尺、水平尺、激光接收靶、磁铁线坠、钢卷尺、大盘尺、校正罗丝刀及拨针(仪器校正)、三脚架、激光反射贴片(测距和高程传递)。 

  2.平面控制网的垂直引测。分别架设激光铅直仪于首层油漆(一般采用油漆)标示的主轴线控制点上,将主轴线点逐一垂直引测至同一高度楼层,以便上一层的建筑轴线测放。尽管激光铅直仪的定位精度可达到1/100000,但高层结构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激光预留孔洞位置受到阻碍遮挡,因此选择50 米为一段,主轴线的垂直引测布置六个循环,但每次引测循环基准点都从±0 层向上投点,避免测量累积误差。中间各层可从循环基准点垂直向上投测轴线,投点得到的楼层轴线控制点需作闭合复测,正确无误后进行钢柱梁的测量定位和检测。 

  3.标高控制网的测放。应根据建筑工程工程施工的特点及现场的实际情况,但标高控制网的测放一般同样需要经过两次测放来完成对整个建筑工程工程安装与校正的高程测量控制。第一次测放(即地下室部分):当基础垫层浇筑完后即可在基坑护壁四周测放一个新闭合回路,以便预埋件和第一节柱的测量控制。要求闭合引测时,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以消除系统误差影响。第二次测放(即地上部份):当±0.000m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应进行±0.000层标高基准点的测放。方法是根据工程原始标高控制点在四个角柱外侧+1.000m 处建立一个闭合回路并与第一次的闭合回路再次闭合,作为地上部份建筑工程的测控水准基点组。标高基准点的垂直引测。每安装一节柱后,位于±0.00米的标高基准均需向上引测。为克服超高层结构施工中用大盘尺垂直引测基准标高时的累积误差影响,工程中的标高基准最好采用先进的全站仪应用三角高程的原理垂直向上引测。每次引测到目标高度后的四个点均需再次闭合,且闭合差≤2mm,位置为其所在楼层结构面上1.000m处。闭合的四个点作为本层上一节钢柱及其它构件安装与校正的高程控制点。 

  4.钢柱的测量校正。建筑构件吊装临时固定后,校正即可进行,校正内容包括“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柱底就位、钢柱垂直度校正、钢柱标高测量、钢柱轴线偏差测量方法”等。同时架设全站仪于选定的测量观测点上,根据计算成果。结合当日气象值设置好坐标参数及气象改正,准确无误后分别照准仪粘贴于构件上的激光反射贴片,得出构件空间位置的实测三维坐标,比较每柱侧面两反射贴片的坐标,得出钢柱的轴线偏差和扭曲值,然后通过导链和千斤顶校正钢柱垂直度至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5.中线复测和边线放样 

  中线测量是在定线测量的基础上,将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在地面上详细地标示出来。它与定线测量的区别在于:定线测量中,只是将道路交点和直线段的必要转点标示出来,而在中线测量中,要根据交点和转点用一系列的木桩将道路的直线段和曲线段在地面上详细标定出来。 

  定线测量一般由勘测设计单位实施,然后把有关桩位和测量成果交与施工方,由施工单位进行中线及施工测量。 

  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边桩。关于中线复测和边线放样,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应注意各交点之间的距离、方向是否与图纸相符;如一个工程项目有几个标段,应注意与相邻标段的中心是否闭合,中线测量应深入相邻标段50~100 米;应注意与桥涵等结构物的中心是否闭合;应注意与房屋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与图纸是否相符。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联系设计单位查明原因。 

  二是护桩的设置。道路中线桩护桩的设置,是路基施工的重要依据,但是在施工中这些桩又容易被破坏,所以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中线桩的恢复和测设工作。为了能迅速而又准确地把中线桩恢复在原来的位置上,必须在施工前对道路上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桩点如交点、转点、曲线控制点等设置护桩。所谓护桩,就是在施工范围以外不易被破坏的地方钉设的一些木桩。根据这些护桩,用简单的方法(如交点、量距等),即可迅速地恢复原来的桩点。 

  设置护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道路的每一直线段上,至少应有三个控制桩要设置护桩,这样即使有一个控制桩不能恢复时,仍可用其他两点,把该直线段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两方向线的交角尽可能接近90°,不应采用小于30°的交角;护桩应选在施工范围之外,但不宜太远;护桩之间距离不能太远;所设护桩必须牢固可靠,桩位要便于架设测量仪器和观测。   曲线段边桩的护桩设置。对于曲线段,由于边桩的确定较麻烦,重新测设耗费时间较多,因此在一次精确放线以后,对曲线段的边桩中有代表性的桩位也应设置护桩,这样可减少重复测量工作,减少测量工作量。 

  三是里程桩的布设。中线桩定出以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好里程桩的控制布设。里程桩的布设原则是:在直线段,一般布设在每隔100米的整桩号的横断面上,类似于公路施工常见的百米桩的布设;在曲线段桩位要适当加密,在曲线段起讫点、中点的里程桩位必须布设;里程桩可采用大木桩,上面用油漆或墨汁标上里程桩号,打入道路两侧施工范围以外的地上,最好是每侧各打一个。在保证施工中不易被破坏的情况下,离路基边线应尽量近一些,以方便使用,一般为1~2米。 

  关于里程桩的布设,在大部分施工手册的测量放线章节中没有论述,在许多工地上不太重视。我在某些工地发现,有些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施工测量时,里程桩号的确定是从很远距离一尺一尺排过来,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现累积误差。如果里程桩号定不准,那么标高、坡度的质量控制也无从谈起。 

  3.校对及增设水准点 

  其一,使用设计单位设置的水准点之前应仔细校核,闭合差不得超限,如超出允许偏差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报有关部门。设计单位交付的水准点一般是几个月前设置。这些点位处于野外很容易被人为撞动或因地面自然沉陷而发生变化,所以使用之前一定要认真复核;其二,水准点的增设原则:相隔距离一般为150~200 米,以测高不加转站为原则。增设水准点应与设计单位交的水准点闭合,如一个工程项目分几个标段,还要与相邻标段的水准点闭合,闭合差不得超限。 

  水准点位置,应设于坚实、不下沉、不碰动的地物上或永久性建筑物的牢固处。亦可设置于外加保护的深埋木桩或混凝土桩上,并做出明显标志。水准点应每月复核一次,对怀疑被移动的水准点应在复测校核后方可使用。 

  6.纵横断面测量 

  通过中线复测、边桩放线和水准点的布设,就可进行纵横断面的测量。纵横断面测量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土方量的计算,所以纵横断面测量结束以后,测量结果应与设计图纸核对。凡是与原来的成果在允许偏差之内时,一律以原有成果为准,只有当与原有成果有较大差异时,才能报监理工程师验证后改动。需要说明的是:该项工作,必须在施工前进行。如果实测土方量与设计不符报请监理核准时也应在施工前进行。有些工地路基开挖以后才向监理提出实际土方量与设计不符,要求增加签证,但最后监理拒签。所以一定要注意该项工作的时效性。 

  7.施工测量 

  第一,应根据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及时将中线、边线撒灰线放出,如果被破坏掉时要及时恢复,应使施工始终能有“线”可依。道路的结构层均为大放脚式,每层结构层的宽度、边线与中线的距离不同,放出线以后又很容易被施工的材料覆盖或被施工机械碾压破坏掉,所以每道工序施工前应放出,如果被破坏应及时恢复。 

  第二,每层结构层的标高在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推算出来,实践证明:这样做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可有效避免测量出现错误。看图纸一定要细致,推算的结果要注意复核。 

  三、结束语 

  加强对测量的质量控制,将大大有助于测量精度的提高,有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施工测量首先是根据工程总平面图和地形条件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进行场地平整,根据施工控制网点在实地定出各个建筑物的主轴线和辅助轴线,再根据主轴线和辅助轴线标定建筑物的各个细部点。在工程竣工后,还需进行竣工测量,施工期间和建成后还要定期进行变形观测。总之,我们必须加强对建筑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否则,就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