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渡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与监控量测技术

  摘要: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与监控量测是确保隧道顺利施工的有效措施,通过综合超前预报的实践,证明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的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监控量测,技术

  1.工程概况

  福建泉三高速公路下渡隧道左、右线全长3515米,隧道区上覆盖薄层残坡积粘性土,下部岩层以二叠系童子岩组煤系地层为主,岩性主要为泥碳质胶结的粉砂岩、砂岩,局部夹薄层状煤线、煤层;进口段为侏罗系长林组粉砂岩,受区域构造影响,岩层完整性较差;隧道发育三条构造带F03、F04、F05,隧道岩层富水性强,级别多为Ⅳ、Ⅴ级,稳定性差,由于围岩破碎复杂,隧道施工期间采用了地质超前预报与监控量测技术,使该隧道安全快速地建成通车。

  2.工作方法和原理

  2.1洞内围岩与支护结构观察

  (1) 了解在未支护时开挖面围岩的稳定性;

  (2) 了解岩层、断层、节理、褶皱、地下水、裂隙发育情况;

  (3) 了解支护结构变形、开裂情况;

  (4) 核准围岩类别;

  (5) 了解洞口、浅埋段的地表变形、建筑开裂,判别松动区范围。

  2.2净空变位及拱顶下沉

  根据变形量、变形速度、变形收敛情况用以:(1)非确定性动态反分析(判别围岩与支护稳定,及塑性区分布);(2)确定初期支护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3)确定模筑二次衬砌时间。

  2.3地表沉降

  判别洞口、浅埋段松动区范围,推测作用于支护结构的荷载大小。

  2.4地质超前预报

  目的:(1)进一步确认和详细划分围岩级别;(2)预报不良地质,如:岩层、断层、褶皱、裂隙发育情况;(3)预报围岩富水段的分布情况;(4)使支护与投资更加合理。

  3.监控量测技术方案

  根据下渡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设计情况,为满足下渡隧道施工安全和可能有的设计变更,找出适合于下渡隧道不同围岩类别与支护类型的3种量测断面,分别为A型、B型和C型。A型量测断面适用下渡隧道Ⅳ、Ⅴ、Ⅵ类围岩段,包括以下工作:(1)在未支护时开挖面围岩稳定性;(2)岩层、断层、褶皱、裂隙发育情况;(3)拍照记录;(4)根据实际情况初步判断围岩级别;(5)提交简要地质分析报告。B型量测断面为隧道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适用下渡隧道各类围岩段。具体量测项目包括:洞内地质状态与支护结构安全性观察,净空变位及拱顶下沉。C型量测断面为地质超前预报,适用下渡隧道各类围岩段。设置该量测断面的目的是:进一步确认和详细划分围岩级别;预报不良地质,如:岩层、断层、褶皱、裂隙发育情况;预报围岩富水段的分布情况;使支护与投资更加合理。边位移量测测点和洞口及浅埋地段地表沉降测点布置见图4.3.1。 

  4.地质超前预报

  地质预报方法包括传统的地质分析法、地球物理探测法、钻探法及其有机结合的综合法,隧道施工地质工作包括跟踪地质调查和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地质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超前地质预报包括熟悉研究地勘资料、跟踪地质调查(掌子面观测)及使用有效探测手段等三方面的有机结合。(1)地质分析法,包括掌子面及地质素描,地层分界线、构造线及地下地表相关条件分析判断与计算,地质作图等。(2)地球物理方法总称之为波动学方法,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包括地质雷达、TSP(隧道地震探测仪)或TGP(隧道地质预报仪)、陆地声纳仪、面波仪、瑞利波仪、瞬变电磁法或激发极化、红外探测仪等,本次使用从加拿大进口的EKKO-100型地质雷达仪来完成,探测范围一般为30~40m。(3)钻探法,钻孔的位置、方位、倾斜角度、深度、数量等可根据探测对象和目的确定,由于隧道开挖炮眼数量较多,且风钻或掘岩台车打眼比较方便,对其中的几个炮眼加深至5~8m作为预报探测孔,实践证明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5.量测频率及仪器设备

  每一量测断面,隧道毛洞开挖后立即埋设传感器并测量初值,量测频率:1~7天:每天1~2次;8~15天:每天1次;16~30天:每两天1次;1~3个月:每周1~2次;大于3个月:每月1~3次。监控量测仪器及主要传感器见表5.1。

  表5.1:监控量测仪器及主要传感器                 

  6.围岩实际情况和预报围岩的对比情况

  围岩级别提前预报的准确率:基本符合实际,准确率90%。断层、破碎带预报的桩号和长度超前预报的准确率:基本符合实际,准确率达90%。详细预报结果见表一

  表一下渡隧道右洞预报围岩类别与实际围岩类别对比表                 

  7.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目前隧道施工中对监控量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灵魂,通过地质超前预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隧道安全施工非常重要。

  (2)公路隧道对于超前地质预报的认识不高,没有规范要求,使得隧道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报这样重要的工作可有可无。

  (3)鉴于某些地质情况的复杂性,现场工作条件、工作密度和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局限性,一种预报方法还不一定能够解决所有的地质问题,仍需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根据不同情况多方法结合,提高预报水平。

  (4)各种预报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需要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这样预报准确率会更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3]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公路施工手册隧道(上)(第一版).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