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土地整理项目中,诸多的不利因素导致全站仪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GPS RTK技术则可大大地提高作业效率。但是在某些特殊地区,比如林区、村庄内部等等由于信号容易被遮挡,RTK技术也会遇到难题,此时可以联合全站仪,在某些重点区域采用全站仪测图。 
  1 全站仪与RTK技术的比较 
  1.1 全站仪在农村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局限性与优点 
  由于农村地形复杂,特别是丘陵地区通视条件更差,采用全站仪测图时,每个测站的有效测量面积更小,加上交通不便,换站时间长,导致测图效率十分低下,图根点的布设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控制测量往往就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果后期施工还需要将某已知点之间的平面坐标或高程引入测区,工作量将更大。但是在某些特殊区域,全站仪将发挥其“小、快、灵”的优势,不用担心基站信号被遮挡,也不怕其他电子信号的干扰,在地形情况简单的情况下,能同时有多个棱镜投入作业,效率亦相当客观,这样就可以成为RTK技术的有效补充。 
  1.2 RTK测图的优越性与缺陷 
  RTK测图不需布设图根点,即使要求与已知点联测也只需要少量的过渡点与测站点就能覆盖整个测区,控制测量亦十分简单,不再需要分级布网。按照GPS布网规范,一般1 : 2000 地形图达到E 级网要求即可,即每站观测40min ,采用TGO或者GPsurvey 软件2h 左右即可解算出控制点坐标;其测图不受通视条件的影响,甚至在小雨或者有雾天气下仍能进行作业,测图效率是全站仪无法比拟的;其缺陷在于基站信号与卫星信号都不能被遮挡或干扰,这样在林区或者有高大地物的地区和大功率信号发射源的地区,定位精度将收到很大影响,甚至无法锁定卫星或电台信号,从而无法测定点位坐标。 
  2 RTK与全站仪的联合测图的现实意义 
  当前国家农村基础建设项目很多都在相对落后地区展开,这些地区一般是交通相对闭塞,地形相对复杂的丘陵区域,测区一般都是村庄、林区、农田错综复杂。此时,使用全站仪则测量每个村庄都需要3~4测站,而且测站一般在高点,这样对地势较低的河流和沟渠等重要地物进行勘测时,就经常遇到棱镜太低无法观测的局面;而采用GPS 技术,则在林区和高坡附近会遇到信号被遮挡无法定位的麻烦,并且高压线和通讯塔都会影响RTK信号。如果采用两种手段的联合作业,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是必须合理地进行统筹规划,才能达到最高的效率。此外,当前一般测量单位都是以全站仪为主,配备少量的GPS接收机,当有多个测区同时作业时,这种更大范围内的联合作业就能够提高整个单位的生产率,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融合,更是一门统筹规划的学问。 
  3 RTK与全站仪的联合测图的应用 
  3.1 应用范围 
  一般如果测区没有茂密的林区或者大功率的干扰信号源,采用RTK技术都能方便的测图,但是这种理想区域基本是不存在的,即使在农村地区,也会有通讯塔之类的大功率发射源,这样某些局部地也需要借助全站仪来辅助作业。另外,如果地势较平坦、地形相对较简单,全站仪可以配备多台棱镜。 
  3.2 控制网布设 
  采用GPS来布设控制网,因为RTK的基站电台信号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十几KM,故一般测区只需要3~4控制点,即使需要与国家北京54 坐标已知点进行联测,也只有6 个左右的点。一般采用边连式作业方式,一套1 + 3 的GPS 仪器只要两个时段即可完成,直接解算出控制点的北京54 坐标。 
  3.3 图根点加密 
  虽然RTK测图不需要图根点,但是考虑到后期施工测量的需要,还是需要适当加密一些图根点,此外,在GPS信号容易被干扰的地区,也需要加密一些控制点,方便全站仪的作业。结合预期施工计划和前期勘查资料,在特定区域寻找一些地势较高、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布设图根点。 
  3.4 测区分配 
  为了实现最佳测图效率,必须合理分配测区范围。经过多次实践与探索,得到的结论是:较规则区域(比如大块平整田地或者梯田),用全站仪能够达到较高的效率,因为可以同时配备2~3个棱镜,通视条件好的隋况下,可以迅速测定点位坐标;而地形起伏大、通视条件不好的区域,则采用RTK测图速度更快。但是考虑到很多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利,这种各自独立的作业方式将会造成因换站时间过长而严重影响作业效率。一种较为有效的测区分配方案是将一些地势相对平整的区域分配给全站仪小组,相对复杂的区域分配给RTK小组,然后选择合适的控制点作为基站,先用RTK将全站仪小组测区的村庄测出,因为村庄一般只需要测出其范围,并且交通相对便利,对RTK来说很容易实现。然后回到自己测区各自作业,此时两边小组的定位死角就比较少了,待测图任务大致完成以后,将地形图合图,清理漏测区域,再根据漏测区域地形特点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补测,这种联合作业方式比单一采用一种仪器测图的效率要高的多,并且成图质量能够得到更好的保证。 
  4 RTK与全站仪的联合测图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 
  4.1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支持 
  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依据和支持条件就是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经济、统计等基础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共享。理想的测绘成果上应该附加这些要素,反映开发整理区域的地形、地物、交通、水系、境界、房屋、人口等现状信息,集中成为数据库,面向不同决策部门提供不同的基础信息数据。 
  4.2节约投资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大投资,工程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以概算控制预算、以预算控制工程决算的步骤进行,从一开始就应为资金的节约、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要做到这点,必须有一套精确、详细的工程项目测绘成果,必须具有现势性,充分反映开发区域内的一切现状,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投资的合理计算、准确的效益分析、概(预)算的精确计算等。 
  4.3规范工程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土地开发整理中的规矩就是各种施工验收规范,而这些规范所执行的先决条件是有科学可行的工程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进行,要做好符合实际的设计,测绘资料就必须详实,能反映出设计所需要的一切数据。 
  5 结语 
  RTK技术虽然具有常规测量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实时、全天候、高精度、高效率的优势,但是限于卫星的覆盖率和信号传播过程的干扰,导致一些定位死角的存在,此时可以结合常规测量技术充分发挥各种仪器的优势,以有效提高作业效率,保质保量地完成测量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