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测绘
城市基础测绘是指建立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整测,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地形图

  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射投影图。其基本特征是:
    (1)以大地测量成果作为平面和高程的控制基础,并印有经纬网和直角坐标网,能准确表示地形要素的地理位置,便于目标定位和图上量算;
    (2)以航空摄影测量为主要手段进行实地测绘或根据实测地图编绘而成,内容详细准确;
    (3)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能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态,具有一定的立体感,能满足图上分析研究地形的需要;
    (4)有规定的比例尺系列;
    (5)有统一的图式符号,便于识别使用。
    此外,为保持地形图的现势性,还规定了定期更新。

平面和高程基准

    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其起算面。目前我国采用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采用青岛水准原点和根据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其水准点起算高程为72.260米。
    平面基准是相对于高程基准而言的,实际上即为大地基准。它是用于大地坐标(大地经度、大地纬度)计算的起算数据,包括参考椭球的大小、形状、极其定位、定向参数。

地图比例尺

    是指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之比。地球表面的面积很大,要把它绘在平面图纸上,就必须予以缩小。缩小时,又必须使地图上的长度与相应实地的距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并以这种比例关系作为两者之间的量算尺度,这个尺度就叫地图比例尺。若列成公式表示,则为:地图比例尺=图上长度/相应实地水平距离。如1:2000(或1/2000)地形图,表明图上1mm相当于实地2000mm。即2米。所谓大比例尺与小比例尺是根据比例尺的分母的数值大小划分,分母数值大则表示实地距离大,称作小比例尺,反之为大比例尺。一般对于城市地形图,1:500~1:2000为大比例尺,1:1万以上为小比例尺。

地理信息可视化

    是将地理信息数据转换为人们容易理解的图形图像方式。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现在已经可以用丰富的色彩、动画技术、三维立体显示及仿真等手段,形象地表现各种地形特征。

多源、多尺度、多分辨率、多时态

    多源是指地理空间数据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包括卫星影像数据、正射航空影像数据、矢量地形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等;获取的手段可以是:测量、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等。

    多尺度在现今的技术条件下,是指多级比例尺,一般针对矢量数据,随着数据综合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是从底层大比例尺数据,随不同观察范围的确定而自动进行数据详细程度的综合,以达到清晰的视觉效果。

    多分辨率是指栅格数据尤其是影像数据的多种分辨率,大致包括光谱分辨率、看见分辨率、亮度分辨率和时态分辨率。

    多时态是指地理看见数据随时间而变化,是动态和不断更新的,因此多时态地理空间数据不仅包括了反映现状的数据,同时也包括历史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GIS)

    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以采集、贮存内、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由于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GIS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进步密切关联的一门信息学与技术,受到人们愈来愈广泛的重视。

    它通过对多要素数据的操作和综合分析,方便快速的把所需要的信息以图形、图像、数字等多种形式输出,满足各应用领域或研究工作的需要。地理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特别是在地域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城市管理、灾情预测、人口控制、交通运输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是其它一切地理数据的基础参考框架,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对于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进行整合和实现信息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空间基础数据体系、政策法规与保障体系、数据分发与应用服务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等4个方面。

大地水准面

    是描述地球形状的一个重要物理参考面,也是海拔高程系统的起算面。大地水准面的确定是通过确定它与参考椭球面的间距——大地水准面差距(对于似大地水准面而言,则称为高程异常)来实现的。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反映了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密度和分布等信息,对海洋学、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勘探、石油勘探等相关地球科学领域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大地水准面精化是构筑城市看见基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将几何大地测量与物理大地测量科学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在确定空间几何位置的同时,还能获得海拔高度以及地球引力场关系等重要信息,大大提高GPS获取高程的精度,从而可以为进行城市高层建筑、桥梁以及地质灾害等形变监测提供动态、实时的高程定位信息。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是在某一投影片面(如高斯投影平面)上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高程(Z)的数据集。DEM的格网间隔应与其高程精度相适配,并形成有规则的格网系列。根据不同的高程精度,可分为不同类型。为完整反映地表形态,还可增加离散高程点数据。

数字线划地图(Digital Line Graphic,DLG)

    是现有地形图要素的矢量数据集,保存各类要素间的空间关系和相关的属性信息,全面地描述地表目标。一般日常所使用的地形图就是指数字线划图,如规划审批所使用的1:2000地形图等。它是各类工程设计、规划等工作中广泛应用的基础图件。

数字栅格地图(Digital Raster Graphic,DRG)

    是现有纸质地形图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的栅格数据文件。目前数字栅格地图一般由矢量的数字线划地图直接进行格式转换得到,因此在内容、几何精度和色彩上与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保持一致。简单地说,数字栅格地图就是将线划图由DWG、DGN等矢量格式,变成JPG等类似数码照片的栅格文件。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

    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经扫描处理的数字化航空像片,经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镶嵌,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剪裁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集。她是同时具有地图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的图像,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真实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监测、环境评价等领域。

地理信息可视化

    是将地理信息数据转换为人们容易理解的图形图像方式。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现在已经可以用丰富的色彩、动画技术、三维立体显示及仿真等手段,形象地表现各种地形特征。

多源、多尺度、多分辨率、多时态

    多源是指地理空间数据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包括卫星影像数据、正射航空影像数据、矢量地形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等;获取的手段可以是:测量、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等。

    多尺度在现今的技术条件下,是指多级比例尺,一般针对矢量数据,随着数据综合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是从底层大比例尺数据,随不同观察范围的确定而自动进行数据详细程度的综合,以达到清晰的视觉效果。

    多分辨率是指栅格数据尤其是影像数据的多种分辨率,大致包括光谱分辨率、看见分辨率、亮度分辨率和时态分辨率。

    多时态是指地理看见数据随时间而变化,是动态和不断更新的,因此多时态地理空间数据不仅包括了反映现状的数据,同时也包括历史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GIS)

    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以采集、贮存内、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由于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GIS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进步密切关联的一门信息学与技术,受到人们愈来愈广泛的重视。

    它通过对多要素数据的操作和综合分析,方便快速的把所需要的信息以图形、图像、数字等多种形式输出,满足各应用领域或研究工作的需要。地理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特别是在地域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城市管理、灾情预测、人口控制、交通运输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是其它一切地理数据的基础参考框架,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对于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进行整合和实现信息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空间基础数据体系、政策法规与保障体系、数据分发与应用服务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等4个方面。

大地水准面

    是描述地球形状的一个重要物理参考面,也是海拔高程系统的起算面。大地水准面的确定是通过确定它与参考椭球面的间距——大地水准面差距(对于似大地水准面而言,则称为高程异常)来实现的。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反映了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密度和分布等信息,对海洋学、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勘探、石油勘探等相关地球科学领域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大地水准面精化是构筑城市看见基准的一项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