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阐述了辽宁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行基本情况及发展沿革,介绍了组织保障、沟通协调、技术指导、前期工作、资金保障、建设管理、工程技术、示范宣传等八个方面的基本做法,就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发展提出了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规划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建立运行管理新机制、建立政府投融资机制等五条建议。

关键词:农村;饮水;发展;分析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取得足量够用、洁净可用的生活饮用水,事关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和社会和谐。长期以来,辽宁省针对农村供水基础设施薄弱,水源污染、水质超标、水源可靠性差、用水方便程度低、地方病等问题,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解决了大量的历史性、资源性缺水和饮水困难问题,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工程概况

1.1工程建设情况

2005年以来,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累计投资61.76亿元,其中省以上投资47.89亿元,市县配套及群众自筹资金13.87亿元;新建各类供水工程21477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220.73万人。截止2018年底,全省共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总数为24214处(包括建国以来修建的所有正在运行的工程),受益人口1680.67万人。集中供水率79.0%,自来水普及率73.3%,水质达标率89.23%,供水保证率95%,大幅改善了农村供水状况[1]。水源保护方面,该省已完成了68处千吨万人、3578处千人百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保护工作,落实了责任主体,完善了保护措施,设立了水源保护标志,建立了保护制度。水质检测方面,该省投资7790万元,建设了71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2]。同时,印发了《辽宁省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指标及检测频次实施意见》,明确了水质检测指标及频次。截至2018年底,全省落实省级水质检测补助资金11880万元,累计检测工程9.6万次,检测水样14.7万个,水利部门统计水质合格率89.23%[3]。

1.2工程运行情况

该省对集中供水工程,主要采取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乡镇水利站或村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组建供水站负责供水运营和工程日常养护方式[4]。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用水户承受能力,供水站向用水户收取定量水费或按量收费,成本支出的大部分由乡镇财政补助。加强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项制度”建设,目前37个项目县(市、区)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29个项目县(市、区)出台了运行管理制度,18个项目县(市、区)落实了维修养护经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得到初步保障[5]。

1.3工程分布情况

各区域工程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辽宁省发展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做法

2.1提供坚强保障

辽宁省委省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高度重视,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该省一项“民生工程”,纳入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省水利厅与各市水利(水务)局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双方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中的责任,强力推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部门负责制和技术责任人制,并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任务作为省“大禹杯”评比的重要考核内容。

2.2提高工程建管效率

省水利厅通过会议部署、检查督导、宣传讲解等方式与市、县(市、区)水利部门沟通协调,大力推进“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管并重”目标。

2.3提供技术支撑

省、市、县三级农村饮水工程管理部门,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深入到工程建设一线,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指导,督促工程建设进度,检查工程建设质量,帮助协调解决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4提高前期工作质量

推行抓“早”、务“实”、求“专”,收效很好。抓“早”就是前期工作动手早,有足够的时间论证、编制、优化实施方案;务“实”字就是前期工作做得实,申报的项目所在地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定工程建设内容,自筹资金方案、建后管理及水费收取等内容,形成决议后逐级申报,层层把关,最终确定;求“专”字就是要求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设计咨询部门编制实施方案,经市水利部门审查后报市发改委批复。

2.5提供资金保障

多年来,为保证农村饮水安全顺利实施,该省一直足额落实省级配套资金,吸引市级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2.6确保工程发挥效益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该省结合实际相继印发了《辽宁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辽宁省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建设及运行管理指导意见》,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正常运营和质量水平提高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在工程外观质量上提出以市或县为单位实行设施色彩和供水标识统一,在群众心目中树立农村供水新形象,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工程的良好氛围。

2.7提升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

大胆采用先进的技术,降低了工程建设与运行成本,提升了工程建设水平。如以美国自动定时潜水泵替代传统潜水泵,大幅降低了小型饮水工程运行成本;摒弃以往的挖沟铺管方式,采用先行水平钻进、后续直接安管方式,解决入户难问题;采取钻辐射井方法,解决水源选定困难问题;实行差异供水区供水,解决高差过大的区域供水难题。

2.8实现农村饮水任务目标

推广典型地区和典型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村饮水安全宣传工作。让农村群众认识到饮水安全的重要性,使社会各界了解农村饮水、积极参与农村饮水、自觉配合农村饮水,为农村饮水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几点建议

3.1优化配置区域水资源

当前处于农村供水的初级阶段,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做到“基本保障,广域覆盖”,建设标准偏低,建设规模偏小,供水保证率偏低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要优先开展农村供水水源规划,努力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在有优质水源的地区,适度扩大集中供水工程规模。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输水距离较远的地区,可充分利用附近现有的引调提水工程,防汛抗旱等需要规划建设中小型水库或新建水源作为供水水源,与规模水厂水源组成水源共同体。

3.2做好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

当前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分散,保障程度差别明显。要从实现城乡供水同等安全和同等服务的高度,按照规模适度扩大、运营经济合理、方便运行管理等原则,做好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1)突出规模化效益,对水源条件具备、供水能力强的城区水网,通过联网并网、改扩建等方式整合城区周边工程;对乡镇政府所在地或人口相对集中的集镇水网,通过改扩建或新建镇区供水工程,管网联网延伸,扩大至周边农村供水。(2)对水源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县,扩大优质水源工程覆盖范围,通过联网共享、扩网延伸,提高供水保障程度。(3)对现有水处理工艺不能解决水质问题的地区,合理更换水源地;对贫困地区饮水不安全的农村人口,建设分散的供水工程。

3.3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

当前工程建设质量问题较多,包括普遍未进行前期勘察,设计出水量不准确,对重要材料耐久性指标未纳入质量检测范围,多数工程实施材料和实体质量检测的指标不全,数量不足。工程参建单位满足于按合格标准建设工程,对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对质量控制措施不完善,对工程项目设计变更不严肃处理,使工程存在较大质量风险。要努力推进工程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完善程序建设标准。倡行优质优价,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创建精品工程。在项目建设中推行样板示范,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推进执行城市供水水质检测指标体系,确保水质达标升级。健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推行项目法人抽检、监理平行检测、施工单位自检、监督抽检和竣工验收质量抽检。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证监督管理到点到位。执行守信奖励、失信惩戒的信用机制,推进诚信品牌建设。

3.4创新工程运行管理新机制

由于工程运行收费机制尚未建立,且地方财力有限,必要的工程建后维修养护未能及时跟进,很多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部分工程出现效益衰减或濒临报废等情况。要切实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推进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项制度”建设。同时,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创新,推进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发挥水商品属性。实现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3.5建立政府投融资机制多年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始终供给不足。要在涉农财政资金使用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整合相关涉农专项资金,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省级应承担资金由省本级基本建设资金优先解决,不足部分纳入地债安排;各地政府应积极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采取银行贷款、贷款贴息、发行债券筹融资、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

4结语

本文对辽宁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提出为确保农村居民喝上足量、质好、方便、保证率高的饮用水,实现农村饮水安全,需要在优化配置区域水资源,做好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的同时,建立工程运行管理新机制和政府投融资机制。对于农村供水进入农村饮水巩固提升新阶段的我省和其他类似地区,妥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具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