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时期发展,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技术不仅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也进一步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效率,为了进一步研究,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其进行了具体阐述。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常见技术分析

1.1施工技术

1.1.1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水利施工中,主要可利用的技术包括预应力锚固技术,此时可将其分为锚孔、锚束两大类。利用此技术可实现对边坡的加固与处理,通过简单的操作治理边坡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岩体的破坏。实际施工中,使用预应力锚索时主要的操作方式为借助胶结式接头,借助张拉形式实现对不同问题的有效解决。通常情况下,由内外锚头、锁体构成预应力锚固,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模式,便于操作使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在水利工程施工,可借助预应力锚固技术实现防治边坡水土问题,大大拓展无粘结锚索技术的发展领域,利用此技术可实现构建多防腐层的目标,实现从单一模式到来回循环模式之间的变化,减少繁琐环节,便于塑料冻结,促进生产提升效率。1.1.2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关键技术之一便是导流、围堰技术,其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能。在水利施工中,使用导流技术可通过动力实现对水流的引导,促进水流顺导管流动,发挥其排泄功能。在此技术操作过程中,需要借助修建围堰产生导流动力。通过混凝土、钢筋、石块等基本建筑材料,实现懒腰阻隔水资源,进而实现向水能源的转化,在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换实现对水位的提升,通过产生自上而下的动力,实现从高处引水向下,进而利用导流实现围堰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修建围堰的过程中,需要在水中作业,同时要占有一定面积的河床,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建筑地的施工情况、地理结构、土质构造等进行全面、科学、详细的考量,利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数据,澳证施工的准确性。1.1.3土坝防渗加固技术土坝渗水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此时严重的渗水将会导致工程出现部分坍塌,甚至降低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效率,增加资源的浪费情况,严重影响下游居民的正常生活。为增加坝体的坚固稳定性,需要在建筑设计中有效预防渗漏,常见采用帷幕灌浆的方式对坝肩、坝地基岩进行稳固,保证坝体内形成完整、坚固的防渗体系,大大降低坝体浸润线,进而将坝后坡存在的渗漏隐患进行消除,以此实现稳固坝体,加固除险。在进行土体坝体灌浆施工时,需要根据土坝的实际情况对劈裂灌浆的灌浆孔进行安置,沿坝轴线设置主排孔,并在坝轴线上方1.5m处放置副排孔,分开设置两排孔,保持排孔间距3~5m,保证灌浆孔可将坝体穿透深入坝基,以此形成坚固防渗体。

1.2工程技术

1.2.1GPS定位技术使用GPS技术,可大大对水利工程技术效率进行提升,实现从静待化定位到动态化定位的转变,提升工程施工的精准度、有效性、实效性。目前对此类技术的应用不仅停留于导航、测绘之中,更在建筑施工中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应用于工程测量中的定位功能中,利用GPS技术完善信息数据的收集、接受功能。1.2.2Inventor软件技术Inventor此技术为常见的智能化三维设计技术,利用软件实现机械化设计,通过对钢结构、系船墩、变坡水槽等相关设备的设计,有效、精准的解决水力学工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现阶段,在水利水电工程中,Inventor三维软件技术的利用率不断提升,不仅有助于对工程的设计,同时为工程管理提供便利,利用此技术可实现对工程的安全设计、监测,并实现对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与优化。1.2.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是常见的图纸设计、数据计算应用软件,利用此时技术可实现对工程横断面、纵断面的计算、设计,有效减少工程工作量,降低工程中的测量难度,结合AutoCAD配合AutoLisp语言,编制计算程序,进而实现对计算结果的控制,准确科学的制定施工方案,强化对工程管理的有效性,便于安全控制工程各个环节。1.2.4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可利用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监测、获取、存储、分析。通过创建数据库,完善信息系统,建立基础三维数字模型,进而有效提升数据的利用率,实现高效、现代、科学的管理工程。利用三维全景、对施工总布局进行模拟,将施工环节进行直观反映,进而为使用者提建筑工程各时间、各空间之间的联系,利用人机可视化功能,实现对数据的计算、分析、查询,对工程全过程进行动态仿真模拟,强化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控制。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技术

2.1BIM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为保证施工安全,需要在工程设计阶段,对其进行统筹规划、细致安排。在实际施工中,因多种因素的限制,施工常常难以顺利进行,此时易增加施工场地、材料运输等条件的管理难度。同时,由于不同施工环节层层交互、相互影响,因此难以完全清晰明确的对管理界面、安全责任界面进行界定,大大增加了水利工程管理的难度,增加了施工危险等级。因此,在水利工程现场,可利用BIM技术实现对其的有效管理,其以建立安全模型为基础,常见的安全管理内容包括:第一,对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管理、绘制周边实物平面图,第二,对建筑现场需要布设的临时装置进行设计,对临时设施、建筑等进行规划;第三,对现场的施工材料运输路线、施工材料堆放地、施工加工场地、出入口等进行合理设计,并明确进行区域规范;第四,对施工中存在风险的区域进行标示,利用不同颜色标示不同安全等级区域,为操作施工提供参考。第五,利用BIM技术实现不同工种间的碰撞,尝试使用4D技术对施工进行模拟,通过此技术实现对机械、吊车等活动范围与周边建筑物碰撞的实验,进而进行科学的施工规划,合理利用不同空间,保障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提升消防安全率,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以此为数据参考,利用可视化模型,实现对施工效果的预估与讨论,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时间、空间的调整与规划,实现对不同力量、资源的整合,强化管理方案的可实施性、可读性,保证施工方案的安全性。

2.2强技术监督,建立健全技术组织制度

为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性,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探讨经验,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技术方案。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施工成功成果、失误错误等进行分析,对相关技术难关进行归类探讨,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对技术、人员、设备的管控。落实监督管理任务,对相关运行状态、检修、维护等进行合理安排,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数据,采用针对性措施大大管理效率,降低设备的损毁率、失误率,控制成本支出。建立技术施工档案,由专业人士管理,保证统计资料的系统、完整,提升数据资料的有用性、准确性,通过整理文书数据、归档图标文件等,保证各项原始资料的完整性,进而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在水利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技术、创新管理、升级设备,保证检修质量。不断学习新工艺,更新检修方式,利用网络技术,降低工程耗材、缩短工程工期,减少人力损耗。强化对不同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检查检验不同设备,掌握相关技术,保证施工技术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增加对薄弱环节的管理,强化对不同设备、技术的的综合管理,提升施工的安全性。

结束语

总之,通过有效的研究,明确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采取的技术管理对策,希望有效研究能够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超.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安全控制[J].居舍,2019(3):173.

[2]牛占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20):168,170.

[3]周菊英.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9):29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