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坑支护工程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施工方法,它包括地下连续墙、排桩支护、重力式档土结构、喷锚支护结构和组合式支护结构等形式。本文从深基坑工程的管理主体出发,阐述基坑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在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上分别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使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具备系统性、可控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深基坑,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1 基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开发单位片面降低基坑工程造价基坑支护工程属于临时性工程,建设开发单位往往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不愿投入过大的资金,认为是一种浪费。主要表现在:1) 建设单位为减少管理费用,很少聘用岩土工程专业人员,造成基坑施工现场管理缺乏经验,指挥人员技术素质太低。2) 片面强调基坑设计,忽视基坑施工。基坑设计是为满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便于开展下一步的施工工作,所以片面强调基坑设计的高安全性;而基坑施工招标又片面压低造价,甚至以低于施工图成本预算选择施工单位“, 按图施工”几乎不可能,由此埋下安全隐患。 

  1.2 设计单位经验不足,盲目服从“经验”、“专家”或“规范” 个人崇拜主义和盲目执行规范两个极端行为,在岩土工程界是普遍现象,其缺陷表现在:1)“规范”中的设计计算以强度和稳定性为主,忽略变形控制。考虑到基坑周边环境防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按变形控制已成为许多基坑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现行的设计方法并不能完全考虑基坑工程实际应考虑的问题,这样设计结果与实际工程的工作状态就必然产生差异。2) 基坑设计多以经验估算为主,过于重视专家意见。但“经验”或“专家意见”,并不能等同于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借鉴成功工程,融入个人的特点和要素,随意性较大,设计结果就难以把握了。 

  1.3施工单位现场作业不协调 

  基坑施工和运行期间,涉及的管理主体较多,单位之间的不配合或不友好行为严重影响了施工的安全管理,主要表现在:1) 基坑工序之间的分工协作不及时。目前基坑开挖和支护一般由两个单位来完成,在管理上分别独立地受建设单位领导,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开挖和支护的分工协作问题,以及责任不明确等因素,直接导致施工过程中各项不安定因素的增长。少数施工单位不具备技术条件,人力、物力等基本素质较差,不了解深基坑工程安全生产是建立在团结协作基础上的系统工程,片面地追求利润或迁就业主,如:超挖、工序衔接不及时、盲目赶工期等,使基坑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2) 各责任主体间沟通不畅,边坡堆载不明确。主体施工单位为了施工方便,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在基坑上口线附近堆放大量的建材,并搭设临建,甚至停放混凝土罐车浇筑混凝土和吊车安装塔吊,结果基坑边坡因承受不了太大的压力发生了较大的变形,有的甚至坍塌。 

  1.4监测单位技术分析能力不足 

  基坑工程事故与基坑监测不力或险情预报不准有直接关系,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1) 监测人员技术能力不足。基坑监测过程是综合分析评价并进行决策的研究过程,目前监测人仅仅是测量员,只知道报告结果,不知道结果的来由,更谈不上如何处理结果了。明显的表现就是监测人不具备最起码的专业知识,知识面窄,更没有现场施工经验。2) 监测人员责任心不够。监测是周而复始的机械工作,监测人未免疲乏、懒散,对监测工作没有放到“安全第一”的高度来认识,导致监测质量得不到保证,监测数据不真实,使监测工作流于形式。 

  2164 %。 

  1.5 监理单位对基坑的管理经验不足 

  基坑监理的安全意识较差,安全责任得不到落实,管理经验明显缺乏,主要表现在:1) 人员安排不合理,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员,不能也不会发现问题,更不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2) 工作缺乏责任心,遇到问题只会扯皮或推卸责任,不承担任何责任和经济损失。3) 故意淡化自己的监理职责,对基坑的关键工序没有旁站监理,也没有提醒施工单位高度重视,甚至对施工单位的错误行为没有及时制止,从而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2 基坑安全管理措施 

  2.1 组织管理 

  深基坑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主体较多,施工工序繁杂,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责任的界定相当模糊,因此,需要建立系统化的责任管理模式。这需要政府牵头,建设开发单位组织且为总管理责任主体,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为管理责任主体,且互相牵制。 

  1)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深基坑周边复杂的建筑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基坑安全问题已不仅仅是基坑本身的事,而是一个社会稳定问题,因此,加大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是对本地区、全社会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响应,使管理有创新、有突破。政府监管不仅要实物监管,还要进行合同监管,招投标监管等。从目前深基坑存在的问题分析,监管部门要有效执法,必须从“根源”上解决安全问题,即加大对建设开发单位的监管力度:监督工程造价的合理性,监督合同履行程度,监督责任主体的工作落实情况。否则,安全管理仅停留在表面管理,造成责任推诿,不解决实际问题。 

  2) 建立系统化的责任管理模式:深基坑的安全管理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责任单位的管理工作,而是在政府指导下的所有参建单位的协作。加强管理创新,推进基坑科学管理,建设系统化的责任管理模式,要与权、利挂钩,只有责权利的有效统一,才有深基坑工程的有效管理。按照管理的控制职能:作用→系统→响应,构建深基坑工程责任管理模式(图1)。 

   

  图1 管理模式图 

  2.2 技术管理 

  目前基坑工程本身的技术深度还有待加强,涉及知识面广度还需要拓宽;基坑工程管理技术还不成熟,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型人才,这就需要制定岩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用系统的、战略的眼光看待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 

  1)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求技术人员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知识面,才能有效地把握基坑关键技术,及时解决基坑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应急问题。首先,各责任管理主体应配备岩土工程专业管理人员,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比较畅通,能够从问题的实质出发,按照责任分工切实解决问题;其次,加强设计单位和监测单位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他们不单纯是一个设计师和测量员,应该是一个集专业性和邻近专业知识较强,施工经验丰富的杂家;第三,培养专业性的施工队伍,掌握工艺流程,在关键技术上变被动管理为自觉行为。 

  2) 施工过程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施工已成为未来施工的显著特征,科技化、智能化是基坑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基坑工程作为一个与复杂地质环境紧密相关的系统工程,及时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既可以真实地反映基坑实际的运作状态,指导下一步施工工作,又为科研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现有的技术设备条件下,很多基坑工程安全问题还不能通过单纯的理论分析计算来解释确定,信息采集积累的工作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3 结论 

  基坑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需要参建各方通力协作,不但做好工序间的衔接,还要做好各责任管理主体的交接。只要政府执法部门和监理单位有作为,建设开发单位有资金保障,设计、施工、监测单位及时有效地沟通,基坑的安全保障一定会在有效的监控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宿英安. 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施工管理[J].百科论坛,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