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施工行业因其作业难度大、劳动强度高、伤亡事故多而成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行业之一。建筑安全问题令建筑企业头痛不已。那么,如何有效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建筑企业亟待解决又任重道远的话题。在管理方式上提出要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管理、随意性管理向程序化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护优先、整改立即、持续监控”的新思路与做法,以期实现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思路探索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建筑业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效益成为各企业竞争的目标,因此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各企业家的共识。而安全却是效益的前提,因为安全的结果决定了效益的大小。为此,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目的就是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一、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纵观建筑领域已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现场施工的相关规定要求,如操作错误、使用不安全设备、攀坐不安全位置等,人为的失误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2.机物的不安全状态 

  投入到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机物,可能由于自身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内部原因,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磨损、腐蚀、老化等造成的外部原因,导致物的故障或使物的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使用功能。 

  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施工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音、振动、照明、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也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因此,施工现场作业场所环境、机械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皆可能是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它们不仅是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二、安全管理的新思路与方法 

  1.增设安全工作小组、兼职安全员。在施工生产一线全方位强化安全监管力度 

  在施工生产一线,传统的安全监管模式往往就是任命一个或几个专职安全员全面负责开展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由于受工程施工面广、施工作业点多、作业人员分散、各类危险源多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不仅难以确保已扎实全面落实,专职安全员还可能经常错过个别危险源的排查和漏掉一些安全事故隐患,使工程项目潜在着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的危险。而事实证明,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往往与项目安全管理监管不严或监管不到位的原因分不开。因此,项目部要加强工程安全监管力度、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专职安全员有限配置的情况下,唯一途径就是充分调动项目部所有可以调动的力量,一起齐抓安全管理工作。 

  例如,项目部在聘用专职安全员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设立安全工作小组。在每位施工管理人员原有岗位职能的分工上,增加该管理岗位的安全管理责任。然后按照“一区三员”的安全管理模式,在施工现场以作业点(面)划定安全生产责任区,明确所在区域的项目经理、专业施工人员、专职安全员、作业班组及人员的安全责任范围、内容等。做到安全目标逐层分解落实、岗位责任明确。并在现场施工作业点(面)的显要位置竖牌标识“三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有效监督各岗位人员的安全工作开展情况,以保障工地现场的施工安全。 

  同时,在各施工班组中任命班组长为兼职安全员。每月按照2:5:3的比例分为优秀、称职、有待改进三个类别进行考核。通过安全业绩考核评比结果给予发放相应的职务津贴,以此激发、激励施工班组人员参与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积极性。除了协助、配合专职安全员做好项目部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外,兼职安全员的主要工作任务还包括:根据本班组开展施工活动的专业特点,进一步向作业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几率降低;根据施工作业点的环境特征辨识出危险源,并做好相关的临时防护措施,使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影响降到最小;根据班组各技术工人、机械设备的特征,按照“物尽其用、人尽其能”的原则合理安排人员、机具以从事不同的作业活动,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的几率尽可能降低。 

  2.分层级、有针对性开展培训与教育工作,强化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安全知识与技能 

  安全事故的发生,无论是人、机物还是受环境的影响,都离不开施工现场的人与其相互作用而产生。既然事故的发生与施工现场的人有极大的关联度,那么做好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素质教育与培训就必不可少了。然而,在传统的安全素质教育与培训工作中,我们往往把重心倾斜在作业工人身上,却忽视了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再教育学习工作。对有些管理人员来说,“安全”只是一个空洞的代名词。因此,做好施工现场所有人员的安全素质教育与培训是相当重要的,其意义也非同小可。 

  1)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教育与培训 

  作为专业施工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侧重于现场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方面。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与技能,让他们清楚知道哪些是安全事故隐患、如何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不仅能够随时注意自身安全防护,也能随时监督工人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有利于搞好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只要在项目部直接参与施工现场管理的各管理人员,均需全程参与各项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训。例如,所有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均务必参加安全知识学习与继续教育,并取得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证;均需参加项目部每周安全例会,会上需发表自己一周来所看到的安全隐患及整改情况的看法;均需参加项目部举办的各类型应急演练活动;均需参加项目部开展的各类安全知识活动等等。 

  2)作业工人的安全素质教育与培训 

  作业工人来自全国各地、流动性强。有些是熟练工人,有些是初入行的新手,各人员安全素质参差不齐。只有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系列安全知识学习与教育培训,才能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与技能。途径有: 

  一是通过农民工业余学校这个载体平台,分类别开展各类型专题学习与培训活动。例如,购买工艺技术、安全技能等书籍发放给工人学习,并通过业余学校的教学安排进行集中授课;观摩各专业技术实操录像、工艺样板引路,并在施工现场进行详细讲解工艺制作流程及技术关键点;组织开展技术实操练习或技能比赛,以提高各工种作业人员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是通过工地宣传栏(画)、告示栏、横幅等宣传载体强化安全知识。例如,对工地出现的安全、质量问题和违章行为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然后按主题内容进行分类,分期张贴在“违章曝光及纠正教育宣传栏”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起到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的目的。 

  三是通过各类型专题安全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及内容,提高工人参与安全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例如,项目部分阶段定期组织作业工人寻找、讨论、议定工地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有奖活动,使工人们清楚知道工地环境、生产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和要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预防或防护,转被动为主动的教育培训方式以增强工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掌握。 

  3.借鉴ISO9000的PDCA循环方法强化安全管理 

  参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对项目部安全管理实行PDCA过程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1)计划:各专业施工管理员于每月底向项目部上报次月的安全工作计划,包括分项工程、施工层段位置、施工班组投入人员情况、施工点(面)主要危险源及环境因素、拟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等,由专职安全员进一步补充、完善并审核,项目经理批准实施。 

  2)实施:按照月底拟定的安全工作计划,项目部安全工作小组负责跟踪落实,并填写实施情况报告。 

  3)检查:专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项目部各管理人员及工人对安全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如是否已按辨识评价后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在施工点(面)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及时增补施工环境变化后的危险源辨识及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工作计划实施效果如何、计划未实施部分及原因等等。 

  4)整改提高:每月底,项目部根据专职安全员的检查评估情况,提出安全管理建议,持续改进。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方法运用PDCA过程管理模式,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不仅改变了项目部以往的静态或阶段性管理的方式,还能够全方位、系统化地加强安全管理的工作链条,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安全组织,安全意识,施工单位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手段,才能达到有效结果。我国安全管理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领导不重视,不愿为此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安全制度不完善,责任不到人,国家针对安全事故的法律还未出台。以施工一线所有人员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着手点和落脚点,从素质培训教育抓起,强化“安全高于一切、安全重于一切、安全先于一切、一切服从安全、一切支持安全、一切保证安全”的思想;还要在管理方式上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管理、因此,政府应设立专门的组织监督施工现场对安全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