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已摆到城市建设发展重要地位。城市的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工程逐年增多,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规模有了很大变化,地下建筑的广泛使用,无疑使地下建筑火灾危险性增加。因此,加强地下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了解掌握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合理消防设计布局,是目前摆在消防和建筑、施工、管理单位的重要课题。 

  一、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 
  1、当发生火灾时,地下建筑出入口已成为排烟口。地下室内空气的供给完全依赖于出入口,由于地下室内空间体积有限,火灾发生时室内很快被烟雾充满,至使燃烧缓慢,短时间内处于不充分燃烧状态(熏烧状态),随着燃烧范围的不断扩大与地面的联通口就成了外部空气的进入口和排烟口,室内烟和空气分界的中性带,随着火灾扩大而逐渐降低,最后出口形成了烟囱效应。致使消防扑救人员很难接近起获部位,进行火灾抢救作业。 
  2、地下建筑火灾烟雾大。火灾时发烟量与可燃物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空气充足程度有关,火灾阴燃时发烟量大,明火燃烧时发烟量小。地下建筑火灾特点,一般是空气供给不足,温度上升开始较慢,阴燃时间长,发烟量大。 
  3、地下建筑火灾温度高。地下建筑火灾时热烟很难排除,由于空气流动少,所以散热缓慢,使内部空间温度上升快。研究认为,地下建筑火灾会较早地出现“轰然”现象,在火灾房间空气的体积急剧膨胀,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迅速增加。据调查:我国地下建筑先后发生几十次火灾,都出现过高温现象。 
  4、地下建筑人员疏散苦难 
  (1)由于地下建筑无外部空间,火灾时,逃生的出口和方法比地上建筑少。地下建筑人员逃生路线由于火灾现场情况的复杂性,往往只有一条,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向也使火灾烟雾往上扩散蔓延的方向。人员的入口,又是烟的排出口。所以人员要疏散到安全区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必须逃到地面上,而烟的扩散速度一般比人不行速度快,经测试证明:烟的水平扩扩散速度一般为0.5-1.5米/秒,烟的垂直上升速度比水平方向快3-4倍。由于烟气影响会给人员疏散造成严重危害。 
  (2)地下建筑主要靠人工照明,火灾时,主要依靠消防事故照明,人的视线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来引导疏散。如果没有事故照明,建筑内将是一片漆黑,人员根本无法逃离火场。而地上建筑在自然光照明情况下(月光里地面照明还有0.5勒克斯),但地下建筑内无任何自然光源,加之大量烟雾遮挡视线,人员疏散极为困难。 
  (3)地下建筑火灾早场人员伤亡大。地下建筑出现火灾时,会造成严重缺氧,当室内空气中氧气含量降到15%以下时,人的肌肉活动能力下降。当空气中氧含量到10-14%时人就会四肢无力,产生平判断错误,此时人员不能正确辨别方向和疏散路线。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6-10%时,人就会晕倒。当含氧量为5%以下时,就会造成人员生命危害和人员伤亡。 
  5、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困难 
  (1)火灾现场侦查难度较大,由于地下建筑的特殊性构造,火灾时由于烟和高温影响,扑救人员很难接近火灾现场内部,直观确定火灾部位和建筑内部情况。 
  (2)场指挥操作困难。地下建筑出入口少,出入口也是火灾扑救的主要进攻通道。火灾时,扑救人员难以深入建筑内部,确定火灾发生部位的实际情况,分析判断可以出现的情况和危险,不能及时作出灭火方案。 
  (3)火场通讯和灭火救援困难。由于地下建筑被土层覆盖及钢筋混凝土屋顶结构影响,造成火场无线通讯联系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地下建筑燃烧部位隐蔽在地下空间内,四周封闭出口少,地面大型车辆和灭火设备操作受到一定限制,消防人员必须佩备特殊防护装备和空气呼吸器材才能接近起火部位。 
  二、造成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 
  1、领导不重视,防火组织制度不健全。由于地下建筑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在安全上要严于地上建筑。有些单位没有将地下建筑消防安全特殊性列入议事日程,特别是多家经营使用的地下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不清,互相推诿扯皮,对已发现的消防火灾隐患不能及时整改,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紧急情况下安全可靠的应急措施,整体消防安全得不到保证。 
  2、建筑平面布局不合理。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疏散距离超长,柜台、货架商品超储,室内采用大量可燃和易燃材材料装修,从而增大火灾荷载和火灾危险。 
  3、随意改变原设计使用功能,一些建筑原设计为一般场所,随意改做公共娱乐场所或仓储库房,提高了火灾危险级别,造成消防设施设计参数变化,从而减低灭火效能。 
  4、电气设备易于损坏。地下建筑都无法自然采光靠人工照明,所以用电量大,时间长,加之一些地方环境潮湿,电器线路设备易受潮腐蚀,造成局部放电和短路,而引发火灾。 
  5、防火分隔措施不当易造成火灾蔓延扩大。(1)是建筑内防火分区超面积,重点房间如柴油发电机室、油浸电力变压器室通风,排烟机室等未做单独防火分隔措施。(2)是地下建筑各层和地下与地上建筑之间无竖向防火分隔措施。(3)是避难走道与其它场所之间无分隔措施,所以易造成初起火灾的蔓延扩大。 
  三、地下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1、严格执行防火分区划分。根据国家《规范》要求,认真划分防火分区单元面积。做好建筑物水平和竖向防分隔。在分隔划分中考虑不同的适用功能和重点部位,确定独立的防火分区,将营业区与仓储区、设备控制机房区与办公辅助区、地下层与地面层之间划分为独立单元,并 局部采取相关防火、灭火措施,以达到保证人员疏散和控制火灾损失的目的。 
  2、确保安全疏散要求。安全疏散距离应指火灾时人员从室内最远点到安全出口或安全区域(避难走道等)的距离。由于火灾条件下,烟气、高温、轰然等视线因素影响,在此距离内人员不可能停留时间过长,(地上一、二级建筑疏散允许时间一般采用6min),地下建筑疏散时间远低于这个数字50%。而且在上述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速度约为0.3m/s,加之室内货架柜台的摆放,建筑物品倒塌等因素影响,实质的疏散距离都不是直线距离,延长了疏散线路,增加了疏散距离,这在建筑设计中要认真考虑。 
  3、加强防排烟设计。由于地下建筑物无外部空间,其与地面联通的只有出入口。火灾时,发烟量大,温升快,其高温、毒性对人体的危害,能见度的降低都对人员安全疏散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排烟系统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人员安全,所以设计时应合理划分防烟分区,确定足够容量的排烟机组,对排烟管道和排烟口要有一定的耐火性能,防烟分区不能跨越防火分区,并保证排烟系统连续工作的可靠性。尽可能降低烟气对人员的危害,给安全疏散提供时间保证。 
  4、提高建筑物耐火等级,严格控制装修材料。地下建筑火灾温度上升快,温度高,火灾延烧时间长,扑救困难。为保证建筑物的建筑构件不被破坏,所以要求地下建筑要具有一定耐火性,保证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提高建筑物耐火等级。另外,合理控制摆放商品种类,尽量减少易燃可燃物品存储量,降低建筑物室内火灾荷载,同时装修改造时,严格控制易燃、易发烟材料和各类易燃、可燃装饰物品,从而提高建筑物整体抵御火灾能力。 
  5、消防设施。地下建筑消防设施应保证完整好用,是保证扑救初起火灾的关键。因此,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选择时,火灾探测器的级别应尽量选择高一些,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喷头喷水的覆盖面积和喷水强度应满足《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要求。对有条件的场所应优先考虑装泡沫――水喷淋联用灭火系统。以便更直接有效的扑救初起火灾,确保地下建筑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