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不可改变的趋势,其防火安全系数也越来越为人所重视。如何在高楼层的建筑中快速疏散受灾人群成为救灾的重中之重。本文依据建筑教学防火设计的基本原理,同时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就高层建筑火灾下人员的安全设计与疏散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 防火安全设计 疏散人员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飞速发展, 高层建筑在国内不断增长, 特别是在近年国内连续几起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形势下, 对于高层建筑内人员的防火安全通道与安全疏散问题研究变得尤为重要。随着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的不断发展, 目前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都逐步研究和深入了相关的人员疏散模型, 这对于消防安全工作, 尤其是对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提供了一种科学依据。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因素远较一般建筑火灾要复杂。其一表现在火灾工况方面; 其二表现在人员疏散方面。本文就高层建筑内人员的防火安全通道与安全疏散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提出人员疏散中一些实际性的问题。 
  2、高层建筑的特殊性与火灾危险性 
  3、做好安全通道与人员安全疏散性能化建筑设计 
  4、人员疏散模型的完善和补充 
  人员疏散模型的开发及应用越来越受到国际化消防安全协会的关注, 其作为一种辅助型的人员疏散模拟和分析工具, 能够为建筑安全提供针对性和科学性的疏散指导和疏散优化。目前已经开发并通过测试认证的疏散软件在市场中得到普遍应用, 相比较来说, 各个模型对于待分析对象都有较显著的特点和优越性。随着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的引入和发展, 我们对于人员疏散的分析工作也进入了更细致的研究阶段。在实际火场情况下, 人员的动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和身体因素来决定。对于一般性的属性因素, 大部分的疏散软件都融入了相关的控制参数或者逻辑控制函数。在实际问题中, 有些因素在分析和考虑时依然不够完全和充分, 如人员的疏散速度, 此参数在现行的疏散模型中基本只受控于人员密度、性别以及疏散位置, 当然在有些软件中也考虑了年龄的因素, 但从更为实际的情况出发, 仅仅考虑这些因素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和缺陷。 
  5、高层建筑电梯疏散问题的研究 
  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 人员的安全疏散既是建筑消防安全工程领域内尤为关注的焦点, 同时也是难点。根据国家消防法规有关要求, 火灾下将禁止人员乘坐电梯进行疏散, 主要原因在于电力系统得不到保障以及电梯上下穿梭时产生的活塞效应可能会有助于火势的增长。如果在火灾时依靠楼梯来疏散人数高达3 万之多时, 总体疏散时间会增加, 对于普通的人群, 通过楼梯疏散显然存在较大的劣势。其一在于火灾的实际情况中, 人员从120 层的楼层高度仅靠楼梯疏散与实际情况不符; 其二在复杂以及预见性较弱的火场情况下, 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较易引发人员跌倒踩踏事件, 不仅较易造成疏散通道的堵塞, 而且可能会造成较火灾事故更大的人员伤亡。 
  因为建筑功能的复杂性, 其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员性质的无规律性波动很大。像办公楼这样单一功能类型的建筑, 由于工作人员长期地在建筑内部活动,其对建筑结构布局, 如楼梯位置、最近疏散楼梯间或者前室门的距离概况都相对比较熟悉, 办公楼层内人员疏散因素会较为理想, 但其他功能区域或楼层内的人员性质就相对有大的波动性, 会由于对建筑结构布局的不熟悉, 导致火灾时不能清晰地在思维中映射出自己最优的疏散路径系统, 很大程度地形成对于疏散工作十分不利的因素。 
  上述原因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电梯疏散的必要性, 参考相关的国际标准和理论研究, 其对于高层建筑中采用电梯进行疏散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和建议。随着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和建筑风格的不断更新, 在高层建筑的兴建中传统的疏散设计不能满足这些新情况的需要, 因而现实上电梯已经成为疏散残疾人的认可疏散方法, 电梯可作为快速疏散大楼高区人员的有效设施。 
  6、电梯疏散模拟分析 
  7、结论 
  高层建筑电梯辅助疏散已经被广泛受到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探讨, 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中也提出了它的可行性。本文通过电梯辅助疏散模拟分析, 证明利用电梯进行紧急事件下的人员疏散, 能够有效减小人员疏散时间长度,利用电梯疏散作为一种尝试性的人员疏散技术, 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鹏,朱昌明.高层建筑危急情况下的电梯疏散系统[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 
  [2]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使用电梯疏散可行性研究[R]. 
  [3]宋文华等.高层建筑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