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城市内部出现严重的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塞、能源浪费等各种矛盾,为此我市开始向空间立体化发展。地下建筑中地下商场作为一种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形势,在立体化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年我市发展起来的地下商业场所主要有解放广场地下商业街、大众路地下商业街、大世界地下商城和新天地地下商城等。地下商场不仅能作为人防设施利用,而且对于来自于外部的人为或自然灾害有这较强的防护能力。但如果内部发生灾害,则会比地面上的危险大的多。尤其是客流量大的商业空间,如果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而没有应有的安全保障,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及影响。 

  1、地下建筑场所发生火灾的特点 
  1.1 地下建筑场所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 
  由于地下商场室内能见度很低,基本上没有自然采光,多依赖于灯光照明,而在地下建筑场所发生火灾时,为了防止火灾蔓延,通常要切断电源,这样,地下商场内就会非常暗,严重影响人员疏散;另外,由于地下商场地理环境条件的特点,一般出入口较少,而且疏散距离又很长,火灾中被困人员只能通过限定的出入口进行疏散。如果火灾发生在营业时间,就会有大量的顾客和经管人员需要疏散和救助。所以,地下商场发生火灾,大量人员受到威胁的可能性将会比较大。[1] 
  1.2 地下建筑场所发生火灾,产生烟气量大、毒性大 
  地下商场发生火灾时,由于空气供应量不足,阴燃时间长,容易产生大量的CO、H2S等有毒气体;而燃烧的氧气是通过与地面相通的通风道和其漏洞补充的,这些通道面积非常小,氧气供应又不足,所以处于不完全燃烧状态,就会产生相当多的浓烟。另外,地下建筑又处在密封的环境,导致烟气、毒气无法排至室外,这样会直接威胁内部人员以及抢险救援的人员安全。[2] 
  1.3 地下建筑场所发生火灾几率高、火势蔓延迅速 
  正如前面所说,地下商场的采光、通风等多依靠电,所以地下场所用电量相当大,然而地下建筑内部潮湿,易加速各种电器设备绝缘老化,通风不良又造成柜台内各种射灯等局部烘烤的热量难以散发,极易烤燃商品;而就目前国内市场来看,电线、电缆、电器设备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属不合格产品,所以极易发生火灾;另外人员流量过多、过杂也使随机起火的因素增多,[3]例如:吸烟者乱扔烟头曾是多起火灾的直接原因;地下商场是一个大整体,商品摆放密集,加上装修材料大都属易燃可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迅速蔓延成大灾。 
  1.4 地下建筑场所发生火灾,产生高温会对建筑造成破坏,影响疏散 
  由于地下商场内可燃物较多,火灾荷载大,发生火灾时热烟很难排出,高温高压以及“火风压”的形成易造成火势蔓延在地下建筑火灾的初起阶段,室内的风流和烟气,是朝着某个扩散方向流动的。当火势进一步扩大时,室内空气成分发生变化,温度增高,会形成一种附加的“火风压”,地下商场内部空间温度上升快,极易产生“轰然”;而可燃物越多,发生“轰然”的几率也就越大,[4]发生时间也会越短,其产生的高温将对建筑结构及防火分割产生更大破坏,造成建筑倒塌,引起火灾蔓延从而缩短疏散允许时间,严重影响疏散。 
  1.5 地下建筑场所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逃生困难 
  地下商场一旦着火,消防人员无法直接观察到火灾的具体位置与情节,而且只能通过地下建筑物设定的出入口进入,经常是冒着浓烟往里走,加上照明条件极差,不易迅速接近起火位置;另外,由于烟气和高温的阻挡,也将会给扑救人员带来很大的困难。地下商场的屏蔽作用导致在地下建筑中使用无线电设备使用困难,无发进行正确的指挥,从而导致了指挥与灭火现场沟通协调极为困难。 
  2、地下建筑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 
  2.1 地下建筑场所中人员防火安全意识不强 
  目前,地下商业场所中未经公安消防机构的审核同意,擅自改建、装修或改变使用性质的现象还屡有发生;再加上此类地下场所大多存在安全疏散出口数量或疏散距离不足,消防设施不到位或缺乏保养,地下场所内人员的自防自救能力又很差。 
  2.2 地下建筑场所中消防设施投入不足、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不善 
  尽管地下商场都普遍制定了防火安全制度,但实际上许多场所管理仍不到位,制度形同虚设,措施不力。很多单位太过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消防安全,即使设置了,有的为增加使用面积,把消防设施圈占在包房或商铺内而影响了正常使用。有些单位在消防验收后就放松了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导致设备元件老化、损坏等不能被及时发现,严重影响地下商业场所的消防安全。 
  2.3 地下建筑场所中消防监督技术装备落后 
  在灭火救援装备现代化、消防法规体系化发展的同时,消防监督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方式还十分落后,信息技术在消防监督领域内还尚未形成系统化的运用,消防检查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而且消防监督检查结果只能给出定性的结论,消防执法缺乏有效的量化依据。[5]例如:消防监督机构在进行检查时,技术装备的欠缺,不能够对地下建筑内部潮湿环境下各种电器绝缘老化等线路有效的进行检测,从而导致防火工作由主动变成被动了。 
  3、地下建筑的安全防火对策 
  对于商业地下空间防火应该着重于预防,避免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其次,在设计时重视抗灾和对灾情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有效控制。地下商场等空间应做到:(1)禁止烟火爆竹等危险易燃物品,杜绝火源。(2)安装防火装置,火灾发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3)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扑灭明火。(4)在人员有序安全的撤离之前要控制住火势蔓延及烟流扩散,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1 发生灾情,安全疏散 
  由于地下商场建筑等结构特殊,且流动人员多,一旦发生火灾,疏散人员将成为最棘手的困难,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必须重视。因此对于地下商场的安全出口及应急疏散通道的构造和设计要严格审查掌握。保证商场装修材料燃烧等级性能在A级。首先要保证安全出口的数量。(1)设置导向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打通被封堵的出口。(2)采用避难应急通道的设计,灾情发生可以通过应急通道到达安全地点。(3)对于商场内部存货等,应根据设计合理布置,以及柜台分布,进而使顾客人员分散均匀。(4)根据实际客流量,增加出口的宽度。 
  3.2 加强排烟设计 
  火焰、有毒烟气及高温是发生火灾时危机生命的三大要素。地下商业场所要 
  主要以百货等为主,经营服装,床上用品,家具等,火灾荷载大。如发生火灾则会立即残生大量的又毒气体,比如CO、HCN等。且容易发生“轰燃”现象,造成火势迅速蔓延。火灾荷载越大越容易发生“轰燃”现象,造成有毒气体浓度升高,由于地下建筑结构特殊性,有毒气体不能迅速排出,[6]且在有限的空间了迅速的扩散,导致人员中毒,休克,窒息甚至死亡。因此对地下商场的防排烟设计应予最大的重视程度。且从内部严格控制地下商场的商品种类和储存数量,限制容易造成有毒气体的商品进入地下商业场所。 
  3.3 地下商场,严格划分区域。 
  对地下商场合理安排划分防火区等,有效的防止火灾的蔓延和控制,利于迅 
  速火灾的扑救,减少损失。 
  3.4 严格控制内部装修材料 
  在对地下建筑场所进行装修时,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的要求,材料防火等级应为我A级。进而从建筑本身杜绝火灾的发生。 
  3.5 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设施 
  为减少国家和人民大众的财产损失,应准确及时的对火灾发生发出警报。采用多区域监视控制,控制中心报警设施,有效的监视灾情的发生。在没个区域安放自动灭火设备。 
  3.6 确保地下建筑耐火等级及消防给水设计 
  地下建筑的各个部位都应达到一级耐火等级标准,且结构在火灾中不能发生坍塌和严重的变形现象,保持稳定性。除了再排风上严谨设计外,还应该严肃的考虑火灾发生时消防的给水设计。给水点在最为方便且显而易见的地点,争取在最短的时间控制住火情的发展,迅速扑灭。[7]根据不同的建筑情况不同,可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等系统。 
  3.7 积极探索防火方法,强化防火的科技意识 
  积极的探索地下建筑防火工作,准确的进行风险评价,有针对性的进行防火提供科学依据。从能够预防火灾发生的因素,在火灾发生时有效的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这两方面因素考虑。从而对火灾风险进行评价,通过对在评价过程中的每一项指标分析后,提供预防火灾的的科学依据。[8]运用相应的科技手段发现和应急处理灾情。利用高科技设备准确及时的发现与预防火灾和火灾隐患的问题。提高科技意识,运用高科技设备,进一步将防止火灾提高到数字化、微观化水平,整体提高预防抵抗火灾的能力。 
  3.8 商场加强行政管理 
  地下商场必须实行统一管理,并在主管部门和经营部门共同建立消防管理机构。设置防火负责人,加强地下商场的防火工作,建立必须严格遵守的消防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经常进行有效的消防演练等等。学会掌握的防火知识,应急措施。火灾发生时,可以正确引导人员疏散。[9]从根本上抵抗火灾发生时造成意外的生命及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 Rimen, John G.,An Assessment of the Use of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for Smoke Clearance in Large Buildings, Research Report Number 5/2000, Home Office Fi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Group, London, UK,2000. 
  [2] 杜霞,张欣,刘庭全.国外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现状.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 
  [3]黄沿波,戴宇彤,刘斌,张健,樊丽芳.消防安全评价体系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2006-04-30. 
  [4]陈家强.我国的火灾形势与发展趋势[J].北京:中国消防,2002年第11期. 
  [5] Krasny, John F., Sello, Stephen B.,“Fibers and Textiles, Fire Protection Handbook,”16th Edition, 1986. NFPA, pp.5-27. 
  [6]莫晓漪.现代城市消防规划的若干问题[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8月. 
  [7] Three Fire Fighters Die in a 10-Story High-Rise Apartment Building – New York. Fire Fighter Fatality Investigation Report F99-01.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Morgantown, WV. August 1999. 
  [8] 杨荣斌.基于GIS的阜新市土地生态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论文,2008-11-01. 
  [9] 乔旭.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我国消防管理社会化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