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管理现况及措施综述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由于中国居民对改善居住环境有着迫切的需求,建筑行业片面追求规模发展,而忽视了安全管理工作,时有安全事故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这一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对此笔者分析了中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具体如下:

(一)对安全缺乏管理的意识和重视

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建筑施工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在施工项目的竞标中有的企业将报价一降再降。而以低价中标的施工单位只能在安全管理费用上节省开支,有的甚至忽略了安全管理的投入,对自身的安全管理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在相关的安全保障物资和设备上上无法做到有效保证,安全管理的能力自然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所以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事故会发生,而一旦发生,都是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1]。(二)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企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只停留在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上,安全问题没有深入人心,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薄弱、麻痹大意、自我保护能力差,这就导致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的发生,增加了安全事故隐患。例如,2009年3月23日上午,三亚市港门村一路,这里有两处建筑工地,均是村民的住宅楼房。工人们忙着搅拌水泥、砌砖,都没有戴安全帽,而脚手架上不断落下杂物。升降机忙碌地运送着材料,旁边并没有设置隔离设施,也没有提示标志,一名没有戴安全帽的工人在操作,在他的旁边便是杂乱的电线。脚手架上的工人也都没有系安全带。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2]。

(三)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存在不足

近年来,虽然中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每年逾千人死亡、逾百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现状仍然提醒着我们:建筑施工安全工作函待进一步加强和突破。安全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甚至在安全管理上作秀,玩文字游戏,使安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排除。一些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还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内容和要求上,重质量忽视安全,不熟悉、不掌握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因此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形同虚设。另外,施工安全资料不规范和不标准也使得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问题。不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不全、不准或与现场实际不符。这样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安全活动记录不真实,就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带来了原则性的错误和隐患[3]。

二、改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在施工现场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制度

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关键环节,要由施工单位的具体项目负责人员领导,组织专门的安全管理队伍或是部门,由专人具体负责实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设施能够正常运行,确保施工人员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施工作业,从而确保整个施工的安全生产。例如,在关键和危险位置设置警示标志,警示不同工种作业人员提高安全认识;对施工机器和设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作业进行监督指导,有的工人不按安全操作规范操作,对此要进行严厉禁止和批评教育。任何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的发展都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业也是如此,尤其是其安全管理工作更是需要完备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实施,而且一定要将安全管理制度有效的执行下去,才能真正发挥安全保障作用。在制度完善中要强化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和具体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这也能从一个方面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意识,只要建筑施工从上到下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就能防患事故的发生。

(二)监督安全管理的落实和加强检查工作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对整个施工项目自始至终都有保障作用,建筑施工的活动时间长,尤其要重视安全管理的落实是否长效,一定要时刻注意防范,因为每个环节都关乎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所以,施工单位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建筑施工的安全检查要加强几点:第一,检查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要保证施工活动中安全生产的意识,还要组织施工人员接受安全教育,高度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降低事故发生的隐患;第二,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保证设备是否运行良好。主要是对生产的机器设备和安全设施的使用进行检查,看是否有带损生产运转的状况,要提醒施工单位和人员注意对机器的保养和维修,保证安全施工[4]。

(三)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对安全教育工作应建立定期的安全教育制度并认真执行,由专人负责监管。要对施工人员做好安全培训教育,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厂报、有线电视、黑板报等多种媒体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针对建设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兼顾普遍,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特种作业人员(电焊工、电工、起重工等)要结合工种进行岗前安全教育,从而进一步增强工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事故能力。建筑施工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做好安全防护、救护等基本的安全知识培训并合格后方可上岗。建筑施工的施工人员是安全管理的对象,也是确保安全的责任主体,只有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促使他们在生产施工中更加注意安全,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整个建筑施工队伍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所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定期、不间断地组织对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注意培训要有重点、有针对性,教育培训工作要有计划性,要形成连贯性,要以发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积极性为目标,提高建筑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5]。(四)加强对监理单位、施工现场监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关键。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这样使监理人员在以后的工序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而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检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检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

(五)严格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落实施工现场防护要求

安全生产说到底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发生直接关系。围绕所建的房屋,对建造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生产手段,对建造的结构形式过程中,房屋增高,临边洞口增多,在建结构边缘未封闭的生产活动空间,多种作业人员生产位置的不固定,制造产品的技术手段,使用工具,作业架的不同,使用机械,施工升降机、起重高塔、施工用电、车辆运行,施工现场的整体环境,堆料、道路、生产作业层的安全防护条件等等,都存在安全生产、安全施工问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突出安全文明的施工。施工现场整体环境应具有文明施工的状态,现场布置井井有条,作业层面井然有序,完工楼层,场清料净,体现现场施工的文明施工管理的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和形象。而更重要的是施工安全生产的防护要求,即贯彻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执行力度的问题。施工安全生产条件和防护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施工设备的安全性:即施工机具、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正确使用,如搅拌机、砂浆机、塔吊、施工升降机、龙门架提升机、施工用电等的安全装置等及正确操作使用情况;二是安全生产作业设施的安全性:如施工用脚手架、吊架、挑架、爬架、挂架、模板支架等是否编制方案,用料检查、经过计算,搭设验收,这些设施的安全性,往往与材料、计算、构造、管理有关;三是作业环境的安全性:针对高空临边(屋面和楼板、梯口周边)各种洞口(楼板预留洞口、电梯口、通道口)防护是否设置规范。解决好这三个方面,对于避免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死亡、机械伤害可起很大的防范作用。现场安全生产防护不到位,安全生产作业条件不满足工人安全作业要求,未按技术标准要求进行,责任在安全生产的组织者、管理者。只有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搞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为工人生产作业提供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作业环境,才能达到保护劳动者安全生产的目的,这是施工组织管理者必须认真重视和应予实现的要求[6]。6.加强政府监督,强化参建各方监管,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国务院颁布的第393号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工程建设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依据。政府负有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责任,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也负有监管的责任,这也是工程建设参建各方的职责所在,共同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氛围。工程建设活动中,施工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是重要的基本因素,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单位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也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已经导致或左右施工安全生产的“蜕化”。2009年4月4日中国建设报专题报告第六届中国企业高峰论坛《从建筑质量安全的角度探讨最低价中标》报告中谈到“《最低价中标》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障碍和亏损,企业创新投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能及时应用,属于落后状态,使建筑安全,质量受到影响,得不到保障。就等于牺牲工程质量,牺牲安全……给市场带来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使建筑业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给市场造成了混乱”。对于这种情况应该予以扭转,并应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