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安全涉及使用者生命财产的安全,对社会稳定大局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建筑安全管理进行深入的探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概述了建筑安全管理的含义,阐明了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为促进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重要性;现状;展望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建筑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亦十分严峻。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是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的关键。 
  一、建筑安全管理的概述 
  建筑的安全管理指的是安全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在建筑领域,它由宏观上的建筑安全及微观上的建筑安全两方面组成。宏观上的建筑安全管理不是直接的管理,但它是微观管理操作的行动纲领。微观上的建筑安全管理指的是直接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由建设单位、业主、监理组织和中介机构等对施工项目进行安全操作的策划、施工、控制、调解、监控及管理[1]。微观的管理是具体和直接的,它反映了安全管理的理念、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二、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建筑施全管理对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建筑行业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筑行业是安全事故频发行业,建筑施工过程是各类安全事故多发场所,尤其是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展率在逐年上升,因此通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可以有效规范建筑施工规范,避免各种安全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避免给社会造成各种负面影响。 
  2、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基于经济利益以及人员素质的影响,建筑企业在施工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会给建筑安全生产带来潜在的危险,而通过安全管理可以让建筑企业了解自己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而根据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3、有利于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因为施工安全管理是对现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针对他们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决绝或者 
  三、当前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监管部门力度有限。当前,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呈现出政府监管力度有限、没能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培训教育不完善、责任主体操作无法遵循标准规范、安全生产投入不够充分等问题。当前,政府安全执法管理工作队伍的现实状况无法同新时期不断更新变化的形势有效适应。建筑工作人员同执法工作人员的总体比例存在不良失衡问题。一些区域令安全工作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合并导致安全专职管理监督流于形式。还存在政府监督管理人员欠缺良好安全业务素质,没能形成超前预见性的现象,导致监督管理工作效能形成了层层衰竭的问题。 
  2、安全意识淡薄。在一些政府和建筑企业中,抓安全生产得过且过,存在着“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普遍现象,对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许多建筑企业没有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摆在应有的位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只做表面工作,安全管理形同虚设。 
  3、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建筑工人的主要组成人员大多数来源于进城务工农民, 由于其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因此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方面也比较缺乏。此外,由于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较快,数量也较多,因此出现了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施工单位都把大量的资金运用在对设备的更新和对新项目的投资上,从而忽视了对施工人员的技能以及安全意识上的培训,因此从这两个方面而言,我国目前存在着普遍的建筑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的现状。 
  四、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提出的“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借鉴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应着重对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加强: 
  1、优化安全生产建设责任制,强化政府监督管理。全面履行当前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法规制度的同时,应由法规层面进行责任主体的有效划分。针对重大伤亡事件,施工方应依据鉴定结果负有一定责任。业主则在该事故之中负有间接责任。政府监督管理机构承担检查失职的责任,该体制细化,将令建筑安全管理受到不同部门的广泛重视,创建形成一整套优质的安全管理制约控制机制。另外,政府部门应积极支持组建技术咨询中介单位,进而为建设施工方、监督机构提供更为有效专业的安全管理咨询服务。 
  2、加强安全管理教育,宣扬安全文化,提升员工素质水平。纵观我国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较多由于管理人员不注重安全生产管理,一味的侥幸心理而导致,一些单位领导将正常安全经费投入错误当做额外支出,至员工安全劳动保障利益于不顾,没能配备必要的保护设施,随意的延长员工生产时间,令其长期在超负荷状态下工作。再者,基于工人自身素质有限,加之受到较大的就业压力影响,无法利用合法渠道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常常变成安全事故中的牺牲品。为彻底转变该类不良现象,在法律威慑、市场经济影响的基础上,应持续不断的加强安全管理思想教育,宣传企业安全文化,令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人命关天、生命为先、严防违规作业等意识全面的渗透到企业各个阶层,提升企业领导以及基层员工安全保护意识,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综合水平。 
  3、完善企业管理,提升安全建设水平。安全生产法中虽规定事故登记申报工作体制,然而在现实执行阶段中,却常常无法良好的落实贯彻,存在故意瞒报、漏报等问题,更有甚者隐瞒不报。为应对该类现象,应由管理制度层面防控漏洞,创建安全事故登记公告管理体制,受到广大社会的全面监督。另外,应提升对安全事故中受损害主体的赔偿金额,有效的预防私了问题的发生。对于安全事故之中存在违规乱纪的员工,应进行严厉的处罚,进而真正构建形成一整套公平、透明、可靠权威、接受大众监督的施工单位建筑事故申报核查管理制度以及重要资料归档记录的档案管理体制。 
  4、完善建筑安全事故的记录、检查、申报制度。我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安全事故的记录申报制度,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建筑安全事故瞒报、漏报,甚至不报现象普遍存在。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从管理制度上堵塞漏洞,建立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纪录的公告制度, 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其次加大对安全责任事故中的受害人赔偿额度, 根除“私了”现象;第三严厉惩处在安全事故中违法乱纪的人员。从而真正建立起一套权威和透明的、受群众监督的施工企业建筑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记录资料的档案制度。 
  五、结束语 
  “安全施工”是建筑施工企业要大力倡导的生产管理理念,安全管理是工程项目进行阶段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了构建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必须深入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安全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建筑行业安全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红英;康香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和难点[J].煤炭技术,2011(06). 
  [2]王勤香.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探讨[J].建筑安全,2012(03). 
  [3]柳宇. 建筑管理中的安全生产问题探讨[J]. 中国科技财富,2012(01). 
  [4]赵世平.浅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重庆建筑,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