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强调施工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并针对现实生活中工民建建筑施工中安全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力求探索出一些防制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安全;施工技术;防制措施 
  前言 
  纵观当前社会,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推动了建筑的日新月异,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娴熟 ,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但是随之而来需要注意的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也需要不断的提高并加强 ,这是对文明、安全建筑施工的要求 ,也是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高层领导人员的重视。 
  1、完善和实施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及防护对策的重要意义 
  能够有效地实施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及防护对策,可以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也可以降低施工不当引发伤亡事故的频率,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促进施工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其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有助于施工建筑安全施工目标的实现和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施工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上一个台阶。 
  ( 2) 有助于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技术水平,大大丰富劳动力市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 3) 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向上的发展,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2、建筑施工中安全技术问题(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当代,人们越来越关注于施工安全技术,因此我们不得不先了解施工安全技术问题即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1) 认真、详细地研究施工图纸,熟悉施工流程、熟知相关的技术规范要求与操作过程,了解设计目的及其中的细节,明确施工工程在质量方面的要求。 
  ( 2) 把握施工设计资料在施工方法、各环节的施工次序、施工的相关技术措施及施工总体进度的要求,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环节与关键部位要彻底摸清。 
  ( 3) 详细勘察施工场所。掌握施工图纸的要点,只能证明对施工图纸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若要清楚、全面地解析施工工程,还须亲自对施工场所进行勘察。只有真正掌握工程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管理施工过程,切实落实施工的具体方法,使工程顺利完工。 
  3、施工安全技术及防护对策的主要内容 
  所谓施工安全技术,即是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体系。落实各责任方的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重点加强对施工用电,脚手架和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同时要加强对施工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生产要领和有关操作的规程,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组织施工。对不安全隐患要及时排查处理,不允许安全隐患存在。 
  3.1 合理设计,依计行事 
  一项工程的组织设计是施工前期最主要的内容,不仅需要统领全局、全面规划施工工程的全过程,还要保证施工项目各个环节有序地施工,为安全施工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条件。合理组织施工应做到: 在施工场所组织整个施工作业面时,应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流程,安排施工人员作业,编制作业面的技术等级,以防出现危险作业交叉、施工作业互相干扰的情况,最终达到文明、安全、合理施工。 
  3.2落实责任,严格监督 
  设置安全施工管理部门,并由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工作。施工部门的总负责人要依法全面负责安全施工工作。施工单位则要建立安全施工责任制与安全施工培训教育制,完善安全施工的操作流程与规章制度。专门负责安全施工的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监督,一旦发现安全漏洞,应立即向项目总负责人或者安全施工管理部门上报。对于违反规章乱指挥、乱操作行为,也需及时劝止。 
  3.3 预防试验,有备无患 
  对施工设备应不定期进行预防试验,做到经常维护与定期检查、维修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安全生产的标准。预防试验是指对施工场所的施工设备( 包括材料、工具、用品等) 在再次使用前,定期试验其绝缘性能与机械强度等属性,以防其因使用不符合生产要求的材料而引发故障。必须对施工设备经常维护与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其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操纵设备人员的安全。 
  3.4做好防护,提高素质 
  施工单位应向施工人员按时按需地发放个人防护用具,施工人员要合理、正确地使用防护用具来进行个人安全防护。同时,施工人员应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及标准、熟悉操作流程。施工管理部门应免费向施工人员发放安全防护的工作服,并现场告知施工人员施工的危险环节及其操作要领,使其了解违规操作有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施工管理部门要对施工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施工的培训教育,并将培训教育的具体情况详细地记录在个人工作档案内。 
  3.5 清理场所,合理施工 
  在施工场所周围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一定要满足安全使用的条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周围的建筑物、空线及地下管线等,有可能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应对其设立专项的保护措施。此外,施工场地的办公区、作业区与生活区应分开设置,相隔一定的距离。施工人员的饮食应符合卫生标准,生活区也应保持清洁。施工管理部门应明令禁止在施工的建筑物内设置施工人员的集体宿舍。在施工场地使用的活动板房要经过审批,必须具备合格证书。施工单位与施工人员也应该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按照规定在施工场地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控制并减少施工产生的“三废”的排放。对于在市区内的施工项目,施工单位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封闭式围护。 
  3.6 强化管理,协调关系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安全施工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协调好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把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落实到位,切实保证施工人员的基本权利。只有通过施工人员的相互团结与协作,才能使工程质量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协作就是要通过讨论再做出最终的决定,不能由部分人员来操作,必须符合共同利益。在施工过程中,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使施工现场更有活力,更容易克服难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7安全管理,预防为主 
  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的声誉和对施工单位的评价等。所以,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管理工作中的安全教育问题。一旦忽视,就会给工程埋下极大的隐患,增加潜在的危险。安全管理工作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安全是建筑企业开展工作的核心。施工单位必须对施工现场采取充分的、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张贴横幅来提醒在场人员注意,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促使其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4、结语 
  众所周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原则,质量被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之源,建筑工程企业更是如此。现在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安全性都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虽然我国的施工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在近年来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建筑企业的安全施工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安全管理工作并不规范。只有不断地提高施工安全技术水平,有针对性地研究各种事故的安全防护对策,才能使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